当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专题 > 专题报道 >
 

走在IoT之前的无线感测网络

本文作者:任苙萍       点击: 2017-04-24 11:35
前言:
少了 WSN,何来 IoT?
物聯网 (IoT) 可概略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层,而无线传感网络 (WSN) 可谓是连结万物的基石;从个人局域网 (PAN) 到广域网 (WAN),相关技术亦如雨后春笋般生生不息。不禁令人纳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通信标准"一个接着一个、义无反顾地窜起?甚至在传统认知的产业联盟阵营角力之外,就连私人企业,也勇于将自家独规推上擂台?当此百家争鸣之势,有哪些重要演进?应用情境为何?又是哪些标准较具竞争力,有机会在分众市场独占鳌头?

ZigBee 可谓是最早具备 IoT 雏形的先驱技术之一,也因开放式标准与可支持众多节点的网状 (mesh) 网络而名噪一时;但随着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涉入应用越来越多,逐渐衍生应用文文件散乱、不同芯片/设备无法顺利互通的问题。虽然,这在某方面也为实力坚强的系统整合商带来不少商机,但 ZigBee 联盟仍决定从善如流,通过制订应用层的通用语言来收拾此乱局。不过,蜕变后的 ZigBee 3.0 又遭指是迈向封闭的举措,与它原本"开放式"的立案精神背道而驰。

偏偏,它又不像后起的 Z-Wave,诞生之初就明白锁定"家电"圈地,拥有完整配套。有趣的是,因为 3GPP 对"窄频"机器类通信 (M2M) 的错失先机,加上区域性的应用需求似乎比预期中来得迅猛,也给了 SIGFOX、RPMA 这些特色企业绝佳的表演舞台。至于最后能有多少市场胃纳量和生存空间?还是得回归到覆盖率、装置容量、采用成本及电池寿命问题。

为深入了解市场温度,本期【专题报道】特别邀请重量级厂商,与读者分享 WSN 应用范例,包括:一路伴随 ZigBee 成长的厦门大洋通信;在节能网络、路边计费表和无人机拥有多项专利的绿创新科技;提供"智能商务整合"一条龙服务的亚旭电脑;RPMA 先行者仁宝电脑、动态导引系统厂瑞德感知,以及少数有能力客制微型化智能模块的佐臻,皆为一时之选。

难得众家齐聚,就来听听诸位先进的论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