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专题 > 专题报道 >
 

星链:从太空将地球“包起来”的互联网

本文作者:编辑部       点击: 2022-02-28 14:23
前言:
从1954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通信就成为它的一项重要职责,早期只是服务于国防或者专门机构。随着人类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对时刻在线的要求,比如在偏僻的旅游地、邮轮、飞机、还有自然灾害等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激增,透过堆积地面基站的方式保持通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且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部署移动通信基站并不经济,更何况地标面积的70%是海洋,于是大规模的卫星通信构想出现了。
 
(图/翻摄自SpaceX 官方网站)

2015年,科技狂人马斯克就提出了建设全球卫星网络的计划,旨在通过卫星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命名为Starlink—星链,在计划提出后不久就着手实施。星链计划建设两座星链系统。正在实施的是第一座星链,目标是向低轨空间发射11914颗卫星,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四千多颗卫星要在2024年3月前发射其中一半,到2027年3月前全部发射完毕;同时第二阶段7000多颗卫星也会持续发射,计划在2027年底前全部发射完毕,目前第一座星链已发射近2000颗卫星。更加宏伟的是第二座星链,预计要发射30000颗卫星,现已向美国相关机构提出申请。加上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公司的类似计划,届时,整个地球将会被互联网通信卫星包裹起来。
 
  
互联网通信卫星的基本性能 图片来源:MIC资策会
 
由于近几年低轨卫星技术上的突破与星链计划等项目逐步实现,卫星发射的价格下降了90%还多。仅从数量上来看,Starlink项目发射的卫星数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国发射的卫星数。以往全球卫星宽带通讯难以突破30亿美元的规模(主要集中在卫星电池应用),市场瓶颈将被突破,大规模部署卫星成为可能,预期将带动整个通讯型态的转变。

根据Starlink公布的收费标准,除了收发设备,每个用户的月费用约为80美元,约为传统互联网服务商价格的2倍左右,但Starlink具有“移动”方面的优势,可以在任何可以“看到”卫星的场景使用,比如在邮轮中,80美元可能只够几小时或2天左右的网费。鉴于其蕴含的商业潜力,有关机构预测, Starlink至2025年的营运规模就预估可达300亿美元。

另一家运营卫星网络通信的公司Oneweb,预计在今年开始商业试运行;在马斯克提出星链计划的一年之后,凭借火箭发射技术的积累,中国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分别发起 “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并于2018年发射了首颗实验卫星,已经投入试运行,同时还提出了超过1万颗的类似星链计划。

互联网卫星营运商除了陆上服务,也将扩展至航空、海上甚至太空的全覆盖场景;消费端的直接连接使用外,也将扩展至企业与政府使用,可望带动更多应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