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业界资讯 >
 

本土自研再上新!安谋科技发布首款“玲珑”DPU和新一代VPU

本文作者:安谋科技       点击: 2024-09-19 16:38
前言:
2024年9月19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正式推出本土自研的首款“玲珑”D8/D6/D2显示处理器,以及新一代的“玲珑”V510/V710视频处理器。聚焦国内前沿技术趋势,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全新亮相的处理器新品能够满足多样化智能应用场景的性能功耗配置需求,助力国产芯片厂商在多媒体技术领域实现创新跃进。
 
安谋科技产品研发副总裁刘浩表示:“当前,基于视频图像的数字多媒体技术与各领域的融合正不断提速,由此催生了许多智能化程度更高、人机交互更流畅的新业态和新应用。在‘玲珑’D8/D6/D2 DPU与‘玲珑’V510/V710 VPU的加持下,安谋科技将针对主流市场不断迭代的高画质显示和高清视频编解码需求,提供更优质、丰富的多媒体解决方案,并协同自研NPU、CPU及SPU等计算单元,为国内半导体厂商夯实核心技术底座。凭借产品多样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团队扎根本土市场的紧密性,安谋科技自研业务目前已成功授权超过220家本土厂商,相关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5亿颗,深度赋能国内半导体产业提质升级。”
 
“玲珑”D8/D6/D2 DPU:超高画质图像显示“芯”引擎
随着终端智能化转型的持续推进,视频图像显示技术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超高清、超大屏、跨屏联动、多屏异显等技术趋势也愈发明显,各类应用场景对显示技术的实时处理、画质增强、数据安全等关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安谋科技本土自研的首款显示处理器,“玲珑”D8/D6/D2 DPU凭借其灵活扩展、高效低延时、低系统宽带及高数据安全等优势,能够为汽车座舱、手机、PC、平板电脑、电视、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提供超高画质显示体验。
 
“玲珑”D8/D6/D2 DPU基于多核架构设计,支持按需灵活编程与配置,单核性能可高达每秒8K60帧,或能同时处理4路每秒4K60帧的实时显示输出,最多可支持16层的内容输入,有效促进系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得益于与Arm®架构的深度协同,“玲珑”D8/D6/D2 DPU集成了Arm帧缓冲压缩(AFBC)技术,在确保整体系统方案的高性能和高画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带宽及功耗。其内置的Arm系统存储管理单元MMU-600/700中的转换缓冲单元(TBU)模块,可针对不同显示场景进行专门优化,以进一步降低系统访问延时。此外,“玲珑”D8/D6/D2 DPU还支持Arm TrustZone®媒体保护(TZMP)架构,实现了软硬一体化设计,能够为显示数据的安全性提供强力保障。 
图1:“玲珑”D8/D6/D2 DPU概览
 
对比前代产品Arm Mali™-D71/D51/D37 DPU,全新“玲珑”D8/D6/D2 DPU实现了核心性能的两倍提升。具体而言,其单核性能从原先最高支持的每秒4K120帧提高至每秒8K60帧,而且同时支持的实时显示输出从2路扩展至4路,充分满足了智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显示需求。
 
“玲珑”V510/V710 VPU:新一代超高清视频处理核芯
为了应对高清视频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海量信息传输和存储挑战,业内最新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6能够提高4K和8K超高清视频的压缩效率。在同等画质下,H.266能够比上一代标准节省约50%的流量,高清视频的传输和存储成本得以显著降低。
 
作为国内首批同时支持H.266标准的编码及解码视频处理器,“玲珑”V510/V710 VPU采用了多核多格式编解码融合的可编程处理架构,单核的编码或解码性能可达到每秒4K60帧,根据端、边、云等不同场景需求,分别提供1-4核、4-8核等多种配置。在大幅节省存储空间及带宽成本的同时,“玲珑”V510/V710 VPU还能轻松按需配置,确保系统性能、功耗和面积的最佳平衡。
 
图2:“玲珑”V510/V710 VPU概览
 
相较于前代“玲珑”V6/V8 VPU,新一代“玲珑”V510/V710 VPU的编解码性能均实现了翻倍提升,并且在4K/8K应用场景中的编码质量可提高25%以上,特别新增了屏幕显示菜单OSD前处理功能,更好地兼顾主流市场和新兴应用的实时编解码需求。除此之外,为帮助开发者基于各种视频编解码标准进行快速部署,“玲珑”V510/V710 VPU还提供了一整套完备的固件工具及软件支持,凭借软硬件交互的架构设计,开发者后续还可通过软件升级对既有硬件进行灵活扩展和优化。
 
历经三年的迭代与优化,“玲珑”VPU已授权超过30家国内合作伙伴,并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PC、智能汽车、智能安防等众多视频应用场景。未来,安谋科技“玲珑”产品线将继续强化其多媒体技术栈,同时整合先进的AI处理单元,力求在AI手机、AI PC、智能汽车、数据中心等领域,发挥更高阶的智能影像“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