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的移动通信终端发展未来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6-03-07 00:00
前言:
一直以来,中国大陆移动通信终端市场都掌握在本土厂商的手上,尤其是在手机销售上,本土品牌一直拥有超过半数的市占率,但此一情况在2004年有所改变。根据赛迪顾问CCID数据,2005年第三季中国大陆手机市场共销售2,096.8万台手机,较2004年同期成长16%,销售额318亿元人民币,两者皆创近3年来单季新高记录。其中在本土品牌市占率方面,虽然在2005上半年时市占率回升至46.1%,但到了第三季却又下滑至仅41.3%;至于2005年大陆手机市场则约销售8,800万台,较2004年成长约11.8%,外资品牌仍掌占据主要市场,市占率在55%~58%左右。
在产量及出口量方面,2005年在各业者(国外及本土手机厂商)持续提高手机产量、加上多家新获牌照企业的加入战场下,整体手机产量突破3亿台,较2004年成长28.7%,出口量则在1.9亿台左右。其中2005年前三季就大陆本土品牌手机方面,出口量就达到600万台,较2004年同期成长超过60%,波导以出口量372万台排名第一,占整体本土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6.2%,TCL则以82万台排名第二,比重约16.09%,海尔出口量34万台,6.04%比重排名第三,夏新则出口12万台,比重2.13%,其余本土品牌手机出口量则均低于10万台。
至于个别厂商排名方面,诺基亚以19.3%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大幅领先其它业者,摩托罗拉则位居第二,市占率12%,三星电子则以市占率9.5%排名第三;至于中国本土品牌业者排名中,波导依旧表现最佳,以8%的市占率排名第四,联想则在手机研发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市占率由上半年的4.57%提升至5.1%,排名也跃升至第五名,至于TCL通信则在连年亏损下、市占率也下跌至3.9%,排名也下滑到第九名。
手机关注度趋势分析
2005年以来中国大陆手机市场充斥着降价的风潮,自1月起就陆续出现多款降价产品,3月时更有近190款机型调降价格,降价产品数达总产品量的22%;到了暑假价格战更在手机市场上热烈上演,从国际大厂Nokia、Motorola到本土业者无不推出手机市场的冰点价格,价格的走低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也使品牌排行榜发生变化。
● 品牌关注度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手机市场仍以较主要的四大品牌为主,品牌集中度接近70%左右,其中诺基亚持续稳占榜首,摩托罗拉则是继8月份成功超越三星电子后,2005年度以15.5%稳居第二;而本土品牌仅有联想挤身前十大,说明了大陆消费者依旧对国外品牌较有兴趣。
至于本土品牌方面,在渡过2004年的销售表现不佳后,上半年整体市场关注度已有所提升,1月份更高达20.2%,至5月时也有16.3%的高点,6月份虽开始下滑,但到年底时却又开始回升反弹,至12月时达到15.3%;其中以联想最高,约3.3%,其次则为夏新的1.7%,销售龙头老大波导则在1.4%。整体而言分布非常平均,显示消费者对本土手机品牌并无情有独钟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联想的市场关注力道越来越强,与其它本土品牌业者的差距加上,更顺利超越日系手机,显示其着重在产品研发的成绩开始发酵,2006年将有机会超越波导,成为中国大陆本土手机品牌第一大。
● 产品功能性分析
在产品关注度方面,首先以快速成长的相机手机来看,2005年第一季时相机手机占大陆手机销售比重约49.6%,到了第二季已过半,来到了55%;至第三季更达到62.9%,销售量1319.1万台,较2004年同期成长106.6%,全年度可望接近70%。
至于相机像素方面,目前大陆手机市场虽仍以30万像素产品为主,但百万像素产品正呈倍数快速成长,第三季占整体相机手机销售比重已达到14.4%,较2004年同期成长144倍;而从第三季推出的相机手机新品来看,百万像素手机产品比重也已超过一半,而200万像素、400万像素及500万像素相机手机也开始出现在中国大陆手机市场。
除相机手机外,智能型手机也是大陆手机市场发展重点。2005年第三季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销售量达到139.8万台,较2004年同期成长119.8%,亦较2005年第二季成长51.6%,销售额达到45.2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第二季成长51.7%,销售量较整体手机市场销售比重达到6.75%;2005年大陆智能型手机销售量约可达493.5万台,成长89.5%,销售额161.3亿元人民币。
中国大陆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链架构
中国大陆手机产业在移动用户快速增加下,整体产业呈高速发展,过去在手机牌照审批制度的限制下,真正上得了台面的本土手机厂仅有那几家。随着2005年2月19日发改委《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的公布,给予了一些中小型本土手机厂商机会,也带动了中国大陆手机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发改委政策的发布后,在3月及5月,一共发出了9张手机生产牌照,获得执照的厂商中,不乏重量级通信大厂与家电大厂,新业者积极的策略,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也带来过剩的产能与削价竞争的压力;9月1日,发改委再公布第三及第四批获得牌照的企业名单,合计至2005年底9月已有20家新业者获颁手机生产牌照,分别为深圳华为、青岛海信、大连大显泛泰、宁波奥克斯、江苏高通、上海英华达、苏州明基电通、深圳创维、深圳金立通信、UT斯达康、德赛、深圳中天、天津三星、南靖万利达视、广州金鹏集团、四川长虹电器、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夏新电子、昆达计算机科技及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
中国大陆手机产业链发展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2004年就生产了全球1/3以上的手机,整体市场规模也接近8,000万台。为推动国内手机产业的资源整合,大陆政府单位于2004年9月将北京、天津、上海、青岛、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区、广东珠三角地区等9大城市及地区,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规划做为发展手机产业链布局,以提升本土企业的供应链掌控能力。
大陆手机产业链大致上可分为芯片、LCD等上游零部件、研发设计平台及制造生产厂商,目前大陆手机的整机生产及零部件生产仍存在南北地域不对称问题,前者主要集中在北方,后者则以深圳、上海和苏州等为主。
在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发展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研发平台一直是中国大陆地区本土业者最缺乏的地方。手机的核心技术可分为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基本上指的核心芯片上,包括基频模块和射频模块两方面,目前主要为全球几大芯片厂商如德仪、Freescale、英特尔、飞利浦、高通所垄断,大陆虽有一些本土厂商也在此市场着墨,如大唐微电子、天基科技、展讯等,但在2G及2.5G上仍旧远远落后国外业者,目前主力都放在3G的TD-SCDMA上。至于软件部份则分为底层软件及应用层软件,底层软件是手机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包括物理层及协议栈:前者位于最底层部份,主要决定基础芯片设计的部份,目前仍掌握在DSP等芯片业者中;后者则位在物理层软件之上,是通信系统的规则和标准,通常由通信系统标准的制定者掌握,以爱立信、西门子、北电网络、阿尔卡特、诺基亚等主要电信设备业者为主。
至于硬件研发平台方面,厂商利用开放的硬件平台作为产品设计的主体,开发外围非关键组件及应用软件,来达成手机的功能配置、外观设计、操作接口等。由于研发实力未达理想,过去大陆手机市场主要以一种叫做“模块研发”的方式来替代,其优点是业者可以部分修改手机的外观设计,研发周期适中,其研发成本也相对较低,在2003年以前在中国大陆手机市场上以此方式做为设计主体的比例超过50%。不过在2003之后,由于“模块研发”的灵活性及可控制性较差,厂商无法控制手机零部件的数量及种类,造成对上游零部件厂商依赖度过高,再力加上芯片商陆续推出了开放的硬件开发平台,“模块研发”方式就逐渐为厂商所淘汰。目前大陆本土业者主要采用了国外业者的硬件平台来开发手机产品,如波导采用西门子的平台,TCL采用高通、ADI的平台,夏新采用Agree Systems的平台,康佳则以飞利浦的平台为主。
主要的手机制造业者
2005年中国大陆手机市场销售表现虽仍将呈现两位数的成长,但整体市场发展依旧存在着许多难题及困境,尤其是在本土手机业者上,2005年的表现更是不尽理想。除过半手机市场仍掌握在国外品牌业者外,主要的本土手机业者市占率皆出现下滑,并出现亏损的情况,其中包括大陆本土第一大手机业者-波导前三季亏损2.8亿元人民币,TCL通信第三季就亏损了4.6亿元港币,夏新则亏损1.3亿元人民币。
● 波导以双品牌策略反攻市场
波导虽仍居本土手机厂商的第一名,但受到黑手机及研发问题的影响,2005年前三季出现2.8亿元人民币的亏损,为挽回此一颓势,波导进一步加强与法国Sagem的合作。2005年12月双方的合资公司-宁波萨基姆波导研发公司正式成立,未来将共同规划产品、统一研究开发、联合采购、统一生产,并实施全球市场的“双品牌”推广策略,即在大陆市场继续推行“波导”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则以“BIRD”和“SAGEM”双品牌销售,目标是进入全球手机企业前五大。
根据规划,合资公司将投资600万美元,波导与Sagem各占50%,目前共有研发成员将近600人,未来三年内有望发展到1,000人以上。合资研发公司将全面整合Sagem的技术优势与波导的创新优势,进一步规范研发流程,向波导和Sagem提供产品技术研发支持,预估两者合计年产能可达4,000万台手机,每年可推出30款新手机产品。
● 联想手机将全力进军一线城市
联想是中国大陆本土手机市场中惟一出现获利的手机业者,2005年7-9月,手机销售量成长139%达144万台,市占率上升至5.1%排名第五名,手机业务也出现9,400万元港币的获利,较上一季大幅成长276%,这已是联想手机业者连续9个月成长率在40%以上。
为进一步扩大手机业务,2005年12月19日联想首先以7,200万元人民币购入厦华电子所持有的联想移动的19.2%股权,联想移动也成为联想集团独资的企业;之后联想又计划将中区(包括上海、浙江、安徽、陕西、河南等九大市场)总部设在上海,并集中全国市场20%的资源全力强攻上海市场,目标是挤入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前三大。
● TCL通信成立6大利润中心抢攻海外市场
TCL通信在长久以来的亏损下,2005年表现依旧未见起色,根据其发布财报,2005年第三季TCL通信手机出货虽较第二季成长10%至240万台,但单季却亏损4.6亿港币,较2004年同期成长21.3%,累积前三季共亏损15.75亿港币。
为摆脱持续亏损的困境,TCL通信将全力押宝在海外市场上,目前已将其全球业务划分为6大利润中心-欧洲、美洲、OEM、TCL国内、TCL品牌及Alcatel国内,其中TCL国内又称大陆业务中心,以销售业务为主;根据TCL通信的规划,OEM及欧美市场将是其海外销售的主要市场,Alcatel手机主打欧美市场,TCL自有品牌手机则主攻东南亚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中国大陆本土手机业者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 手机品质不佳及售后服务不足
除产能过剩外,缺乏手机核心技术的开发是影响中国大陆手机业者发展的另一大主因;一直以来大陆本土手机业者强调的是抢占市占率及扩大知名度,不惜将所有注意力摆在产销量、新品数量及推出速度的比较上,在业绩高速成长时并未将获利投注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上,此情况就反映在手机产品的品质上;再加上这些业者在售后服务并未投入太多,导致产品一旦在消费者手机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进而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本土品牌手机的欲望。
● “黑手机”、“贴牌机”蚕食本土手机市场
“黑手机”、“贴牌机”是目前困扰着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极重要问题。“贴牌机”是过去手机牌照未改制前的产物,一些厂商无法获得手机生产牌照,而改向拥有牌照的业者租借以在市场上销售,而由于这些贴牌企业通常不具有自身研发能力,只是简单地把别人的手机买来,在品质上就通常会有缺陷;至于“黑手机”也就是俗称的水货手机,由于其所用材料并非原厂,也没有所谓的售后服务,价格非常便宜,同一款国外手机在“黑手机”市场可以便宜一半以上。加上消费者普遍对本土品牌手机的信心及认知度不足,多数把本土品牌手机的特色与“容易坏”相连结,因此虽然一款要价1,000元人民币的国外品牌“黑手机”,价格与本土品牌相同,但买不起原厂国外手机的消费者仍宁可选择“黑手机”,这也逐步侵蚀了大陆本土品牌手机的销售市场。
● 牌照发放速度过快造成供需过剩
在2005年之前在政府对手机牌照发放的管制下,虽出现贴牌、借牌等情况,但整体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严重。随着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2月19日发布新的手机牌照核准后,并陆续公布了4批、共20家获得手机生产牌照的名单,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也由之前的36家,暴增至56家,更多的企业进入手机市场,也为本土手机业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大陆手机市场的容量有限,2005年销售量仅有9,000万台,但整体手机产量却高达3亿支,扣除掉出口的近1.6亿支,供需过剩的情况非常严重,库存量过多导致许多手机厂商的毛利率不断下滑,并陆续出现亏损的情况。
中国本土手机业者与国外大厂竞争力比较
中国本土厂商在信息领域上普遍技术能力不足,这正是其落后国外主要大厂的最主要因素,而同样情形亦发生在手机产业上。中国本土手机业者最大的问题在于研发与制造技术的突破,无法赶上全球手机产品的更新速度,在2G及2.5G手机产品开发上明显落后于国外主要大厂,这也连带影响到对手机产品品质维系上显得力不从心。以本土手机龙头波导来看,2003年波导每月平均推出2~3款新手机,但到2004年彩色及相机手机成为市场主力后,波导的新机发表量减少到每月1~2款,而国外大厂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却仍可维持每月至少4款的新产品开发速度,这正是大厂能持续雄霸全球手机市场主要原因。
再者,除了新机推出速度过慢,手机业者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对品牌印象太差,其主要原因有两部份:(1)产品本身的小瑕疵偏高;(2)整体手机维修体系及售后服务能力太差。一直以来手机业者凭借着掌控渠道而快速拓展的市占率,但随着用户数的增加,消费者开始注意到产品的品质,而本土品牌手机的问题频传,其手机维修体系及售后服务的不佳就充分反映出来,其所造成的品牌忠诚度偏低,已不再是低价策略或本土意识就能轻易更动的。
至于国外手机大厂的竞争策略上,近年来积极开发低价手机产品,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飞利浦等都朝低价手机迈进,而GSM协会也正进一步扩大向发展大陆家推广低价格手机的计划,目前已进入超低价手机计划的第二个阶段,目标是把价格不到30美元的手机推向贫穷国家的市场,第二阶段计划的发展大陆家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泰国、菲利宾等亚洲国家,南非等一些非洲国家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等。
摩托罗拉算是其中发展最为积极者,早在两年前就积极研发50美元以下的低阶手机,2005年更计划推出一款售价在40美元以下的低阶手机,目标是销售出600万台;9月底摩托罗拉更接获GSM协会近1.8亿美元的低价手机订单,预计在2006年初供应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等发展大陆家近600万台低价手机,每款单价都将低于30美元,这也是继2月份GSM协会选定摩托罗拉提供600万台单价低于40美元的手机后,再一椿的低价订单。
其它如飞利浦则正积极发展一项开发超低价手机的全球性计划,将推出一个不超过5美元的系统解决方案──“Nexperia”,此解决方案将涵盖所有手机所需电子组件的软硬件整合平台,预计能将手机成本降低到20美元以内,以大量供应中国大陆、印度、非洲、南美及东欧等正在快速成长的市场;同时其更因兼具可扩展性及灵活性,能轻松整合到手机中的低成本解决方案。未来飞利浦计划全面透过在上海的设施来实施此项计划,目标是在2008年在中国上海地区推出整体成本低于15美元手机产品。
在成本方面,随着手机大厂逐渐把产能移至中国大陆地区生产,加上OEM/ODM比重的增加,有效降低手机生产成本;而在手机开发上,针对中国大陆手机厂结合手机Design House的开发模式,摩托罗拉、诺基亚采用所在地设计、与中国台湾手机厂商合力设计或委托设计的模式因应,同时结合单款手机销售量较大的优势,分担了吃重的初期研发成本,这些都大幅提升了国外手机大厂的竞争力。目前摩托罗拉已开始推出价格在400元人民币左右的低阶手机,诺基亚的一些旧型手机价格也在500元人民币左右,就连过去主打中高阶手机的三星电子,近日也推出数款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彩色手机,再加上这些国外品牌的知名度及产品品质较佳,中国大陆本土手机业者在低阶手机市场的优势不再。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外手机大厂纷纷将目光放注在印度这一块新兴市场上,全球前五大手机厂都陆续前往设立手机厂或研发中心。全球第一大手机业者──诺基亚就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建置手机工厂,地点在印度南部的斯里普拉布达(Sriperambudur)地区,距离塔米尔-纳杜(Tamil Nadu)省的省会马德拉斯(Madras)50公里,新工厂占地10英亩,预计拥有2,000名员工,将成为诺基亚在全球拥有的第10家全资工厂;目前印度已成为诺基亚在全球的第六大市场,每年的营收可达10亿美元,相较最大市场美国的40亿美元己相去不远。
至于摩托罗拉则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实验室,并负责网络融合、网络自动化、企业应用、嵌入系统及物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任务,主要提供摩托罗拉达成“无线行动服务”的目标,预计其在印度的软件工程师总数将超过1,700人,而2005年摩托罗拉在印度的研发支出也将自2002年的5,000万美元,增加至8,500万美元。三星电子则将出资103.72亿韩元于印度设立生产手机的子公司──“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India”,此计划将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并开始生产三星的手机。至于第四大的LG电子亦投资6,000万美元,在印度西部Pune盖组装厂,生产GSM及CDMA手机;目前排名第五的索尼爱立信也有意在印度建厂。
中国3G手机产品发展趋势
目前包括中兴、华为、夏新、康佳等都已全力投入3G手机的开发。其中夏新投入3G手机的研发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透过与爱立信、高通的技术合作,已成功推出12款3G手机,其中6款WCDMA手机、3款CDMA2000手机及3款TD-SCDMA手机;华为则已推出8款3G手机产品;TCL通信则将采用飞利浦的解决方案,并将于2006年下半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及欧洲市场推出3G手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厂商在3G手机芯片的投入更甚于2G时代,目前以大唐微电子、凯明信息、天碁科技、展讯通信、华立及重邮信科为主;大唐微电子为中国大陆第一大的IC设计公司,凯明信息则是由普天、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诺基亚、德仪等17家企业共同创办,日前并成功开发出TD-SCDMA LCR芯片,与LG电子共同推出TD-SCDMA三模手机。
2005年10月中国在3G手机芯片发展上更成功跨进一大步,重庆邮电学院就宣布成功研制开发出0.13μm工艺的TD-SCDMA 3G手机核心芯片──“通芯一号”芯片,这不但加速了3G手机芯片的商业化进程,更标志着中国大陆3G手机芯片的关键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目前此款芯片纯由大陆本土操手,其设计工作在重庆,制造及封装则在上海完成,完整实现了芯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目标。
展望未来,预期基于TD-SCDMA标准下的3G手机将于2006年第三季进入商用,目前的发展目标是将高阶3G手机成本控制在150美元,低阶3G手机控制在50美元左右,由于TD-SCDMA标准下的3G设备成本较目前的GSM低,估计电信业者设备成本将较GSM便宜近50%,因此未来的3G手机资费将比目前的GSM更便宜。
结语──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看1亿台
展望2006年,预期在多媒体手机及3G市场开放的带动下,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量有机会突破1亿台大关,较2005年成长维持10%~13%左右。除相机手机占整体市场比重将突破8成外,另外像音乐手机、智能型手机等多媒体手机产品也是2006年手机市场关注焦点,其中2005年音乐手机占手机市场比重已达25.28%,若再从2005年第三季近上市手机新品的结构来看,智能型手机及音乐手机的比重分别由第二季的6.8%及31.4%,成长至9.2%及47.7%,预期新兴的音乐手机及智能型手机将会成为大陆手机市场新的成长动力。
至于令本土手机企业头痛的“黑手机”、水货手机等问题,2005年11月中旬由信息产业部发起,联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国税局、工商总局、国家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展开手机市场整治行动,目前已出现成效,预期在2006年“黑手机”的问题可望消除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