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的中国汽车电子产业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6-04-07 00:00
前言:

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在加入WTO后呈现快速成长的局面,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大国之一,同时带动其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92兆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8.6%,整体销售额成长10.65%,达1.189兆元人民币。这样的成绩表现,加上消费者对车体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不仅仅是汽车中的仪表盘、半导体及音响设备,EMS、ABS、安全气囊等众多汽车电子产品也被应用到国产汽车中,汽车电子产品市场正迅速茁壮起来,未来的发展潜力值得大家的关注。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现况

随着汽车在中国市场迅速普及后,带动汽车电子市场在近几年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2004年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顺利突破400亿大关,并于2005年达到588.4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较2004年成长28.5%。
在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带动了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国外汽车电子及汽车零配件厂商纷纷前来投资,以就近抢占中国大陆地区的汽车电子市场,并利用大陆极具优势的电子产品加工基础与廉价劳动力,来控制其产品的成本,并反攻国际市场;另外中国大陆本土汽车电子厂商也在看好此块大饼下悄然兴起,他们有些透过OEM的方式进入市场,有些则朝自主研发之路来切入相应产品市场。在这样的原动力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在大陆出现,也带动了其产业规模的增长,根据统计资料,2005年中国大陆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为417.3亿元人民币,几乎是2001年的4倍左右。

在中国大陆汽车电子市场销售的产品主要有EMS、ABS系统、汽车仪器仪表、汽车音响、安全气囊、汽车空调、汽车防盗器、TPMS及车用GPS等,其中以EMS销售量最大,2005年销售额达205.9亿元,占整体汽车电子市场比重近35%,其次则是ABS系统的14.4%;紧随其后的是汽车仪器仪表、汽车音响及安全气囊。

至于在汽车电子产业结构方面,则与市场销售表现相去不达,惟一不同之处在于汽车电子厂商在汽车音响的表现上极为突出,其占整体产业比重达到21.4%,仅次于EMS的29.1%而位居第二名。

而在这些产品当中中,EMS、ESP、ABS系统主要仍由国外企业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主要是因为本土企业在对汽车核心技术及电子产品底层技术的掌握上,与国际知名大厂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汽车音响、防盗器、中控锁等与汽车核心技术联系不是很紧密、且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领域,国内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从产业结构中就可一探究竟。其中尤以深圳的航盛电子表现最为突出,其汽车音响产量已超过250万套,为中国国内最大的汽车音响生产企业,也是前10大汽车电子厂商中惟一的一家国内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有1/3出口到国外。

地方政府相继投入 4大产业群落诞生

随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提供企业所需的支持,包括深圳、北京等都投入大笔资源来加以协助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国内汽车电子4大产业群落就此诞生。

(一) 珠三角地区
本区以广州及深圳为主,其中深圳是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并呈井喷式成长,近两年产值已连续位居全国首位,年底增长率也超过37%,目前已出现数十家研发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企业,像航盛电子、赛格导航、特尔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航盛电子更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音响厂商,其在全国市场的覆盖率已达85%,产值高达18亿元人民币,华强信息、赛格导航则是从事GPS的企业,产品加起来在国内市占率达80%左右,特尔佳的汽车缓速器则居本土之首,市占率超过8成,其它如汽车传感器也在快速发展当中。
在深圳地区另一个特点在于许多家电和IT企业纷纷跨足汽车电子产业,利用其本身在电子方面的传统优势,以车载液晶电视为突破口,发展车载电子装置,如汽车音响、汽车DVD、防盗系统及电动车窗等低附加值产品,代表性企业有康佳、创维、TCL、先科等。

(二) 长三角地区
此次主要以上海、浙江等一带为核心,由于此地区的传统产业在全球拥有重要生产基地及大规模的配套供应体系,因此在汽车电子产业上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汽车电子的传感器及执行器方面。目前此区已经出现一些较具知度的本土民营企业,如:主攻车用导航系统的上海科臻电子、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上海东方久乐、做ABS研发的浙江亚太集团等。

(三) 环渤海经济区
以北京、天津、辽宁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区,是中国大陆汽车电子的第3大市场,包括北京、天津地方政府都规划汽车电子为其未来5年的重点发展产业,尤其是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高校云集,具有强大的人才优势,拥有极佳的技术优势,将会带动天津等外围城市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目前代表性企业包括大陆本土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厂商锦恒公司、综合类GPS厂商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清华同方等厂商,其中锦恒公司2005年营收2.2亿元人民币,产量达15万套。

(四) 东北地区
第4个产业区则是以大连、沈阳和长春为主的东北产业群落,其中黑龙江省已将汽车电子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长春已拥有30余家汽车电子企业,2005年营收超过35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品为汽车控制及车载电子。除此之外,吉林省也全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并将建设“两大基地、三大体系”,目标是在2010年前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9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大陆主要的汽车电子厂商

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电子厂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跨足汽车电子市场的家电IT大厂,另一类则是纯汽车电子厂商。以下将针对主要的厂商做逐一的分析介绍。

(一) 康佳、创维等家电业者抢食汽车电子市场
其实很早就有家电企业投入汽车行业当中,不过由于表现不佳,许多家电企业如奥克斯等都已退出汽车整车的制造业,并转投入风险较小的汽车电子产业,其中以康佳、创维、TCL等表现最为积极。
康佳在成功自摩托罗拉将常京挖角过来负责汽车电子业务后,就全力进行规划,并成立汽车电子部,主打车载液晶电视、车载DVD、车载电话等产品,同时还将进军中国国内企业较少涉足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2006年2月康佳顺利开发出汽车发动机“电喷”控制系统,并通过国家检测的认证,目前已获5家汽车厂商的订单,预计第三季将可正式上路。另外康佳还在重康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内,投资3亿元设立其首个汽车电子基地,预计年产能30亿元,全力冲刺汽车电子市场。
除康佳外,创维亦全力投向车用液晶市场,2005年5月其在深圳筹备近一年的液晶生产线正式动工,首期将投资3亿元形成5500~6000万块的年产能,产值可达4.5亿元人民币,将主要应用在车载液晶电视外,预期2006年其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将超过2亿元。
另外像TCL则主打汽车音响产品;四川长虹电器亦将汽车电子列为公司重点发展业务之一,并成立“数码科技公司”,全力投入车载电视、载DVD等产品的研发制造。

(二) 航盛、合众思壮等领军的大陆纯汽车电子厂商
航盛电子位在深圳市中,成立于1993年,是航空工业二集团直属的南航电子与深圳市高新投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除汽车音响外,还包括GPS汽车导航系统及其它外围产品。航盛电子为大陆10大汽车电子厂商中惟一的本土企业,其产值超过18亿元人民币,全国比重达25%;其目标是在2010年打造为百亿集团,成为世界级汽车电子OEM供货商,目前其建立的航盛科技工业园已在2005年完成,是一个集研发、制造、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汽车电子制造基地,年产量达500万台以上,未来发展潜力值得注意。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率先进入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专业技术公司,也是GPS市场的领导者,2005年其成立专门机构,发展VTR汽车行驶纪录及车辆监控调度管理系统两大业务,正式进军智能交通及汽车电子信息领域。合众思壮是一家综合性GPS厂商,拥有两大研发中心及合资公司,并为国际知名GPS大厂如Garmin、Javad、ICOM等在大陆的代理商。
上海科臻电子则成立于2000年,与合众思壮不同的是,这是一家专门的车用导航系统公司,并拥有自主知识产业的ITS产品——“顺驰导航”,主要涵盖交通管理系统、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管理系统等;目前科臻的“顺驰导航”已是大陆惟一能通过大型城市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采集、汇编、分析和分步实时交通信息的产品,并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产品和实时交通信息数据供货商。

上海东方久乐公司则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供货商,其技术全来自于自主研发,年产能30万套,为10余家汽车厂商提供近20个车型;目前其新的安全气囊总装、ECU、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生产线已在建设中,启用后年产能将提升至100万套。

中国大陆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大陆汽车电子产业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实最为明显的是科研与产业的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佳,整体技术实力不足,同时在于世界著名汽车电子企业相比,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的研发投入差距太大,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若表现在数字差距上,中国国内低阶汽车电子产品距世界一般水平的约有3年,而高端产品则相差7年以上,大陆本土汽车电子控制件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和系统非常不稳定,因此难以进入汽车发动机ECU等关键组件的配套链,只能处在产业链的末端。
生产规模太小也表现在市场占有率上,目前中国大陆汽车电子市场几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各家国外汽车厂商或汽车电子业者无不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并占据了7成以上的市场,只有剩下不到3成的市场是留给国内的汽车电子厂商。
除此之外,资金的瓶颈也是困扰着大陆汽车电子发展的主要原因,毕竟要投入汽车电子的研发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一个小小的安全气囊就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除前期的框架体系参数设置及碰撞试验外,还要针对具体车型做匹配试验,这些自主研发所需的巨大投资,对中国国内企业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前景的不明朗和未知性更加深了企业的顾虑,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像政府在政策制订上的引导不够及缺乏总体规划,还有既懂汽车又懂电子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也是中国大陆汽车电子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中国大陆汽车电子厂商发展机会点

从前文所述可以发现汽车电子产业本身所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当然中国国内企业不可能全盘通吃,根据笔者的分析,以下几个领域将是大陆汽车电子有机会切入的市场。

(一) 安全气囊
随着1996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安全气囊视为重点项目后,自2002年起国际间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警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预计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并将进一步形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而大陆在出台了《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设计规则》的法规后,对所有M1类新车型提出较高的安全要求,并促进了安全气囊产业的成长与发展。随着2002下半年起安全气囊成为大陆汽车产品上市的必备条件,已有许多厂商如:东方久乐、锦恒投入此块市场,预期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将在25%左右。

(二) 胎压监控系统TPMS
随着全球汽车安全性的抬头,2001年起福特、戴姆勒-克赖斯勒、宝马、PSA等欧美车厂就开始配置TPMS,2003年11月之后,在美国生产的新车也将TPMS作为标准配置。虽然目前中国国内胎压监测系统市场还处于产品完善及起步阶段,产业化配套的市场还没有大规模启动,但随着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日益关注,预计胎压监控系统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发展最快的汽车电子应用系统,也正是中国汽车电子厂商最好的切入点。

(三) 车用GPS产品
随着汽车电子地图市场的发展,将驱动对GPS、电子地图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的巨大需求,目前中国政府已计划以京、津、沪、粤4大城市为中心,向外拓展导航电子地图的覆盖空间,同时为了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界博览会,也已要求上海及北京的出租车搭载导航系统,因此预估中国车用导航系统市场规模将从2004年的1.4万套,成长到2006年的16.6万套,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也是中国汽车电子厂商未来主要机会点之一。

结 语

随着汽车电子在全球市场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国政府也开始注意到此一领域,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列汽车电子为主要发展领域,将在汽车动力系统、汽车电子等方面加快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因此“三加”——加强政府的引导力道、加快标准制定及加大自主开发能力成为大陆汽车电子产发展的最大关键。
目前在政府方面,国家发改委也已启动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计划,并对列入计划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像深圳特尔佳运输科技公司及金证科技公司就获得中国政府单位的补助,前者主打电涡流缓速器,并将建设一年产5万套生产研发基地,后者则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主。
另外信息产业部也与科技部成立成立“汽车计算平台”,目标是鼓励地方政府的参与,带动汽车企业的积极性,目前已获得多处地方政府的响应,包括天津市就已订定成为“中国汽车电子产业重要生产研发基地”的目标,并将在2010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而深圳也设立了“汽车电子创业园”,并出台《深圳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规划》,力图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汽车电子产业链聚落。除了前述的4大产业聚落外,其它像武汉、西安、重庆及成都等城市的汽车电子产也逐渐成长起来,并陆续出现一些汽车电子专业厂商。

至于汽车电子企业面临最大问题的自主技术能力,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下手:(1)组成以企业及科研院整合的汽车电子研发体系,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2)重点突破应用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工具、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软件平台;(3)与国内芯片、硬件、传感器、执行器厂商相结合,形成国内自主的汽车电子产业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并将维持至少35%年均增长率的表现下,预期2006年中国大陆汽车电子市场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5400万套的需求规模,并有机会在2010年突破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