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与解决策略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6-11-08 00:00
前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生产的基地,而苏州又是中国的生产制造重镇之一。10月17日于苏州举行的苏州电子博览会上面,产业人士纷纷针对“绿色制造”的话题展开了讨论。台北科技大学商业自动化与管理所陈铭崑教授发表了自己多年以来对此话题的关注。

绿色生产聚焦于产品自设计到生产再到回收整个全部的过程,全球目前有3个主要的标准分别针对不同领域的绿色制造进行了定义。WEEE针对废旧产品的回收环节;RoHS针对概念设计到制造;EuP则侧重于产品前期对于环境的一个预期。那么作为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来应对这3个不同的法规?

制造业者面对WEEE、RoHS时,最大的困难之处在于:1、对标准的即时信息掌握不足。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众多的企业未必可以即时地抓住变化的标准的信息;2、企业高层对于绿色制造的认知仍显不足;3、供应链体系未健全;4、新技术新材料有待开发。其中对于第三点可以细分为,中小企业供应商配合能力不足;检测验证体系不健全。一套完整的绿色产业链应该包括,物料供应、设计、生产、测试、回收五大部分。

绿色生产应该贯穿于整个产业链,而不是由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来负责。从中心厂商的角度来看,应该从下面5个方面着手:1、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监控,即时采集法规政策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策略;2、建立完善的LCA系统;3、绿色规范设计流程及制造;4、建立完备拆解组合模拟系统与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监管体系;5、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制与培训机制。

在建立绿色产业链的时候,中心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关键。在研讨会上,陈铭崑教授提出了B2B 模式与 Hub 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采用 B2B 模式的厂商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实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然而这样的模式却可能带来有关于整个供应链的设计、管理等复杂性的问题。采用Hub模式的话,各企业可以专注在自己所擅长的利基领域,通过产业平台、工会或者组织的形式与其他模块进行连接,这样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是比较适合的方式。以台湾的经验来看,采用工会的形式为比较可行。举例来讲,把检验或者说是工艺方面的工作释放出来,由厂商所组成的协会或者组织来标准化和运作,由协会来作为连接各个利基厂商的Hub,从而可以达到一个绿色产业链的整体。

绿色供应链对于企业来讲增加了研发的成本、检验送测等待回复的成本、管理的风险以及运营的风险,但是这些压力对于大家来讲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企业能够尽快地跨过了这个“绿色风暴”的门槛之后,就能迅速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