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DRM应用发展趋势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10-03-29 00:00
前言:
前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n-Stat预测,全球电子书出货量将由2008年的近100万台,增长至2013年的近3,0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4.5%。若加上电子书的内容产值,整体市场规模将上看兆元。此外,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9年后,电子书出版营收也将正式超过纸本。
在这波阅读新革命里,数字内容(经数字化之图片、文字、音乐、影像等)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也是主要营收来源。但因特网的蓬勃发展,使得数字内容易造成有心人士恶意外泄、复制、修改、盗用等侵权的案例。为了保护创意内容数字化后的版权及获利,导入数字权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简称DRM);保障出版商、使用者双方的权益,成了刻不容缓的议题。但如何在出版商与使用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改善DRM保护的机制与实作,便成为了电子书推广的重要关键。
本文将介绍DRM的导入,并从趋势面剖析,目前针对DRM现况提出改善要点及解决方案。
现有电子书阅读器
2007年11月,美国亚马逊(Amazon.com)所经营网络书局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掀起了电子书的热潮,Amazon紧接着于去年2月推出了新一代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2,5月则再推出Kindle DX,成功地开拓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吸引各国厂商纷纷投入。Sony在2009年8月底推出了Sony Reader,并搭配触控屏幕,提供更直觉化的操作方式;今年初Apple则抢先推出了支持高画质图片与影音服务的iPad,再度炒热了电子书的话题。采用电子纸技术制造的阅读器与传统书籍相比,具有轻松携带、浏览大量内容,且可随意存取,并反复使用等特点。
以上表格针对几款热门电子书阅读器的规格进行比较。
Kindle最大的突破性特色在于随时随地能连上电子书店(Kindle Store)购买电子书内容,不需透过个人计算机或下载任何软件,故只要所处地点信号不受屏蔽,便能即刻透过通信网络将电子书内容下载至装置内。Kindle的问世开创了电子书市场的新局面,实时上网及简易操作等特质都带给人们崭新的阅读感受。
Amazon所发售之电子书采用自家专属格式(.AZW),仅能在Kindle或Kindle for iPhone上阅读,防止用户复制或转售数字内容,并采用在Amazon上注册的账号来验证。内建DRM机制的原意是保护出版商的收益,但也限制了用户使用的自由,电子书内容无法转移至其他装置,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便。故未来电子书DRM发展趋势,不应局限于特定硬件装置,而改由标准化的软件机制达成跨装置阅读之目标。
iPad则是Apple于2010年1月27日发表的平板计算机,除了提供数字娱乐(浏览因特网、收发电子邮件、播放影片、听音乐、玩游戏、观看电子书)外,Apple还推出iWorks for iPad,让消费者也能用iPad进行轻量的字处理工作。
iPad采用开放原始码的ePub做为发行电子书之格式;其优点为开放标准、电子书档案可于多台装置之间传递,但这并不代表放弃DRM的概念。相对的,ePub改采较为开放的策略,而非限制阅读装置,提供了较有弹性的软硬件配套。然而,iPad系列DRM机制对市场仍为相对少数,要达成与既有格式兼容并推广开放规格的ePub,是仍待努力的目标。
除了上述硬件装置,也有厂商开发软件系统与移动装置结合,让手机使用者无须另行购置阅读器,即可在线订阅电子书。在台湾地区,中华电信与众多出版社联盟,首先推出了在线电子书服务-Hami书城,服务的族群为智能型手机使用者,包括Apple iPhone、Google Android或Windows Mobile等手机,必须使用手机门号或emome账号认证,一旦用户解除中华电信用户身分,就无法再存取电子书服务。
Hami书城则由中华电信以电信商身分成立,采用ePub格式的电子书,内部DRM机制大多由Adobe公司实作。该机制由电子商店与后端授权服务器协同工作,消费者购买或开启电子书时,必须先提供系统账号,交由后端服务器验证身份,才能开启电子书档案。因此每次阅读都是一次解密的行为,造成内容加载速度缓慢。
何谓DRM
DRM全名为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中文译为“数字权利管理”,是一种控制数字内容使用权利的技术,有效保障数字内容作者的权益及使用时的安全问题,是目前数字内容市场中重要的技术。
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不论是公钥基础建设、虚拟私有网络、数字签名、密码保护等,只能确保数字内容在传输途中不会遭到窜改或盗用。为有效避免盗版,在保障创作者智财权及维护消费者使用权间取得平衡,成了重大的议题。DRM技术能以软件或硬件的方式限制用户对数字内容的权限(如:复制、下载次数、打印、修改、传输次数、限定的拨放器、设定使用期限等),并追踪使用行为,藉此避免数字内容遭侵权行为,达到保护数字内容的目的。
DRM需求与趋势
DRM主要应用于影音多媒体及电子书两大类,以下列举说明数字内容单元格式与呈现时衍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影音多媒体
DRM技术最早应用于影音多媒体,首例为1996年应用于DVD的CSS,播放器制造商必须签署合约,保证其产品不包含高画质数字影片的输出方式;2002年音乐CD包含rootkit(一种试图掩饰系统行为的程序组)的DRM机制,在未明确告知使用者并取得允许的情况下于计算机安装软件,导致安全弱点被滥用。目前影音DRM机制主要可分为三大类:Apple的Fairplay、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与开放移动联盟(Open Mobile Alliance,OMA) DRM。
Apple的Fairplay使用两把密钥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当消费者向iTunes Store购买一首歌曲时,便会产生一组使用者密钥储存于iTunes,而该首ACC格式的歌曲则编入由使用者密钥加密过之主密钥,而这两把密钥皆由iTunes所保管。
台湾地区数字音乐KKBOX采用Microsoft的机制来保护数字内容,限定一个账号最多只能在三台计算机上使用,并限制下载音乐无法传输至其他设备,或刻录成光盘。
以上使用情境,充分彰显影音的DRM与营运商紧密结合的现象,故难以对不同来源的影音格式作整合;个人计算机或播放器必须同时安装多个厂商的DRM系统,才得以播放媒体档案。而OMA(Open Mobile Alliance)是由移动通信及网络相关之软硬件业者为了管理在手机上数字内容版权共同组成的公开协议组织,因此其推出的OMA DRM规格受到公开检视,故越来越多厂商相继采用此技术,且随着应用情境愈来愈广,OMA DRM也不断地在增订新的数字权利保护方式,目前最新版本是OMA DRM 2.1。
电子书
电子书又称e-Book,是将出版品的内容数字化,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并透过网络下载至个人计算机或电子书阅读器来浏览,节省了印刷、装订、包装及存放的成本。电子书可依阅读装置分为两大类:个人计算机及电子书阅读器,其中个人计算机使用度最高的两个电子书阅读程序为 Adobe Reader 及 Microsoft Reader,两者的DRM机制略有不同。
Adobe阅读器首先于5.05版采用加密技术;之后6.0版将 PDF及电子书阅读器合而为一,使其可同时阅读受保护即未受限制的档案,其保护程度可由出版业者自定义。
Microsoft Reader用于读取.lit格式的电子书,包含了自有的DRM软件。依类型而制定三种不同程度的访问控制:封条式限制最少,只能避免文件被修改。登记式稍微增加限制,Microsoft Reader 将用户的数字卷标置入付费内容中,散布电子书同时导致个人资料被追踪。最严格的机制则为用户专属,消费者必须透过Microsoft Reader购买电子书,下载的电子书将与计算机内账号连接,故只能在下载的计算机开启。
电子阅读器Kindle是采用自有AZW格式;内建DRM机制的原意是保护出版商的收益,但也限制了用户使用的自由,电子书内容无法转移至其他装置,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便。
最近推出的iPad则是采用开放原始码的ePub做为发行电子书之格式;其优点为开放标准、电子书档案可于多台装置之间传递,但这并不代表放弃DRM的概念。相对的,ePub改采较为开放的策略,而非限制阅读装置,提供了较有弹性的软硬件配套。
以上两阵营提出之电子书格式与DRM策略大相径庭,笔者认为未来电子书DRM发展趋势,不应局限于特定硬件装置,而改由标准化的软件机制达成跨装置阅读之目标。然而,iPad系列DRM机制对市场仍为相对少数,要达成与既有格式兼容并推广开放规格的ePub,是仍待努力的目标。
瓶颈与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现有的电子书DRM技术,开发业者包含国内、外厂商,DRM系统大多采用属于自有规格,造成电子书的格式、保护机制紊乱,其中,DRM技术是管理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出版商为了遏止数字内容被盗版拷贝,将数字内容加上保护,只让合法的使用者可以接收或开启,这使得电子书出版及推广的难度大幅提升,但若电子书不加以保护的话,则出版商就无利可图,进而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该如何在这样的局面下达到一个使用者和出版商双赢的结果,势必要双方都做出改变。
综合上述要点,为了让DRM相关技术及基础建设更加完善,使用通用标准的DRM机制(如OMA DRM)才能解决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将技术细节充分包装,让使用者不因技术复杂度影响阅读体验。以便利、简易的操作为目标,达到业者及消费者之间的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