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现状一览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5-03-11 00:00
前言:
在汽车商业模式当中,由整车制造厂商(OEM)、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以及一级供应商等环节组成。而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该产业结构链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本文将着重介绍汽车电子这一领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世界汽车电子领导厂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态度和布局。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约分为引擎电子控制、底盘系统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电动汽车技术、智能型汽车、智能交通(ITS)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如图1所示为瑞萨科技对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划分示意图。
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预计,到2007年全球汽车对于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将达到209.1亿美元的规模。汽车电子成为汽车产业革新的焦点,根据Freescale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如今汽车工业的革新有70%左右是来源于汽车电子。表1所示为2002年~2004年全球以及中国汽车电子的应用情况。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业界半导体领先厂商好中国汽车电子市场
汽车产量增长不到3%,而其中80%的增量来自中国,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全球汽车业者以及半导体厂商的关注。据统计,我国汽车产量从1991年开始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2004年达到507.1万辆,居世界第四,并预计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有望以20%年增长率突破6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另据国家统计局表示,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0000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500亿元~3000亿元。
千亿元规模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无疑是一块大蛋糕。国际众多厂商越来越看好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纷纷采取跟随原国际知名汽车厂或与中国企业合资、独资或控股的方式来抢占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以期在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世界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等来了。国际知名的电子公司如摩托罗拉、西门子等也来了。德尔福曾自傲地宣布为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厂商供货。博世经过努力,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一路凯歌。
Freescale(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3年占据12.9%的市场份额,依然以领先于第二4.2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继续在业界处于领导地位。Freescale在嵌入式微处理器方面、微控制器、传感器、汽车用模拟器件及无线产品中均占据第一位置。Freescale丰富的半导体器件可用于所有的汽车电子系统控制单元中。
英飞凌(Infineon)占据8.7%的市场份额,位于全球第二,在整个欧洲汽车半导体市场排名第一,英飞凌目前有大约24%的业务来自于汽车电子和工业领域。
意法半导体(STM)排在第三名。上述这三家供应商在2002年的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份额都有一定规模的增长,同时由日立和三菱电机半导体部门合并成立的 Renesas 公司也逐步抢占STM的市场份额,紧随STM之后。
另外随着中国新政策的出台及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的增长勿庸置疑。 中国加入WTO会降低进口关税,增加引进外资,为消费者降低价格。 政策的出台,包括计划进行的公司合并及国家对研发工作的财政支持,都将助力国外合资企业和国内品牌在汽车市场取得成功。
中国汽车电子发展现状
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陆续进驻,带来了资本和技术,凭其强大的优势垄断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目前,国内市场70%以上的汽车电子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连同合资企业在内,国内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三成,而且多是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汽车音响等车载电子,实力相差较大,暂时不具备参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
中国企业面临的是艰难的处境与残酷的竞争。我国汽车电子系统的研究较晚,汽车电子产品水平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约10年。汽车电子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比较薄弱,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而且应用范围比较窄,仅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得到了大量应用。
我国汽车电子发展的动力源泉

●能源、排放、安全法规的日趋严格和客户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燃油经济性的提高;
●有害气体和CO2排放的降低;
●汽车安全性的提高;
●改善乘坐舒适性。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并形成了初步的的汽车电子产业,但尚未形成规模化大生产。从汽车电子产品应用角度看,我国的轿车,尤其是高档轿车的电子水平已经部分接近国际水平;但从汽车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角度看,大部分高新技术源自国外。 
●我国汽车电子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 
●我国汽车产业经历20年的合资,技术上并没有形成核心技术,但并不是没有技术储备。
●国家科技部在“八五”期间,组织了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攻关;“九五”期间,组织了柴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和车载通讯系统的攻关;“十五”攻关计划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重点专项工作;另外,在电动助力转向、自动变速箱、主动半主动悬架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