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部署终于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其市场高速成长首先从中低频(工作频率小于30MHz)开始,由于标准不统一、价格偏高等原因,中国高频RFID(工作频率大于400MHz)应用整体规模不大。
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中低频RFID市场规模达4.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6%,主要驱动力来自第二代身份证,占据中国低频RFID整体应用市场的80%。在2005年中国中低频RFID市场规模中,电子标签、读写器、软件与服务分别占市场份额的67.8%、19.8%和12.4%。从应用领域来看,包括身份识别、安全门禁、电子购票、交通等领域。CCID预计,2006-2007年中国将迎来第二代身份证换发的高峰,受此影响,2006年中国中低频RFID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9.7亿元),同比增长61.8%。
由此可见,中国RFID发展逐步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作为国家RFID产业政策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更加明确了中国RFID的发展路线。今年的几个RFID研讨会也越来越从理论探讨,开始了实质性的分析和案例研究,11月将举行的2006(上海)第五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近日从组织方得到消息,RFID国家标准即将出台,并在年底前开放射频使用频率,一系列的进展预示着中国RFID即将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样从全国电子展这一中国最大的专业电子展览可以看出,RFID这一热点正从务虚转为务实。
从中低频向高频RFID市场的转移预计在2008年前后,CCID认为,物流、供应链管理将会成为RFID的重要发展领域,整个高频RFID市场将得到有力推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将进一步扩大RFID的市场需求,中国RFID产业有望迎来发展高峰。
标准研制亟待出台,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中国RFID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白皮书》成为制定RFID标准的总体性纲领。它系统、全面的描述了中国RFID产业现状,为投身RFID技术的企业提供准确、客观的产业规模数据,通过技术政策的发布,引导国家整体的RFID技术科研方向。该标准工作组组长张琪强调“标准制定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产业与应用示范,应该坚持标准先行。”
RFID标准体系主要由空中接口规范、物理特性、读写器协议、编码体系、测试规范、应用规范、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标准组成。
在国际上,影响RFID标准的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EPC Global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而AIM、ISO、UID则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IP-X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ISO标准则秉持标准的基本理念,少了一些商业利益,更侧重标准的中立性,因此对于加速RFID产业的发展来说,似乎更具有弹性和发展前景。
据称,中国RFID的标准化研究已经从多个方面开展了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目前,已经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频率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验,最新消息称将于年底发布射频使用频率。在技术标准方面,依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链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其中上海以芯片为主(如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等),而深圳则以封装、应用占优势(如惠田、远望谷等),北京在系统集成方案等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占整个标签的1/3的RFID芯片在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ST、飞利浦、TI等国际厂商走在前面,但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等为代表的中国IC设计公司凭借技术创新攻克了相关难题,在中低频市场占据竞争优势。
在今年春2006(深圳)第四届RFID应用高级研讨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戴定一副会长用详尽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国的RFID应用没有被成本、标准、技术等问题所阻碍,发展速度比预想的要快,而且显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上海港的集装箱货车、危险化学品气瓶管理、动物产品监控管理、全国海关的智能卡口系统、广东的粤通卡等等都收到良好效果,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商品防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领域、制造业、学生身份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危险品检验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动物追踪管理系统、包裹追踪管理系统、监狱管理系统等等。
在超高频(UHF),设计挑战主要集中在功耗限制、封装、片上天线及与天线的适配技术,目前基本是国际玩家的市场。尽管如此,中国半导体公司也不甘落后,复旦微电子、上海华虹都在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频段的RFID芯片。不过,业内专家称,中国UHF芯片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样片最早也在2007年初,规模应用要到2008年。
RFID推广面临挑战,降低成本成为焦点
当前RFID推广应用中,面临标准、成本、商业模式、安全性等热门探讨的问题,成本问题则成为国内外最为广泛关注话题。
成本问题直接影响到推广应用,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物流、零售业等应用领域,要把标签作为商品——包括高价值和低价值——的成本的一部分,必须把标签的成本降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有业内人士认为成本不是最重要的,而商业模式才是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好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成本——或者说是在上下游厂商之间平衡了利益的分配;但是决不是说成本不再重要。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陈雯海认为,整体成本的降低,将有助于大家迅速找到符合所有人要求,满足大多数厂商利益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大家争论比较多的3美分、5美分的成本低限问题,如果真的有厂家可以在这个价格水平上推出满足要求的产品,相信那一天离RFID大行其道不远矣。
中国要制定自己标准的决心,已经不容置疑,但当前最关心的是标准何时出台。ABI在最近一次报告中称,RFID标准在全球推广的步伐已经开始提速,如果RFID国家标准还遥遥无期,瞬息变换的情况将成为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国际标准即将出台的消息,无疑将给业界带来更多信心。
安全机制是RFID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由于RFID产品的成本极大地限制了RFID的处理能力和安全加密措施,而且RFID技术本身就包含了比计算机和网络中更多和更容易泄密的不安全节点。此外,由于采用的射频无线传输的信号,本身是开放的,这就给非法用户的侦听带来了方便。当然,RFID标准对安全性也提出了要求,在ISO和EPC GEN2中都规定了严格的数据加密格式和用户定义比特,而在不同应用中对成本、安全性有不同的需求,对于高安全性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要求。董学耕认为,未来那么多的RFID会议应该充分考虑我国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能力状况,旨在务实地推动本土RFID应用,从而推动本土RFID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