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无线技术市场机会有待长时间的试炼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3-10-01 00:00
前言:
跨入21世纪之后,电子产业并未如九○年代末期所预期的『后PC时代』将带动新兴应用而激发高成长的效应,反而因PC和行动电话手机两大主轴产品的市场衰退和饱和,陷入景气低迷的窘境。竞争并不会随着市场成长停滞而熄火。开发新技术,创造更多的应用,建构更扎实的布局,以便在下一波景气复苏来临前,做好充份准备,正是这一个生生不息的电子产业,展现活力的最大特征。只要不退出,就得不断地投入。思考可能再创造最大市场潜力的技术或产品,莫不以无线为首选。
培植无线技术障碍多
无线产品融入生活中早已多年。惟受主客观各种条件的限制,无线技术的发展远不如有线蓬勃。无线频谱是国家的资产,法律有层层的规范,欲释放出来需考量国家安全和确定市场公平竞争的机制等因素。此外无线传输会发生干扰等的副作用,必须在技术上证明不会在现有频段发生,方能放行。生产技术亦是一大障碍。射频和解调使用的制程,和讯号处理等电路不同,倾向稀有制程,不符合穆尔定律,不具足够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无线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人才短缺、进入门坎高,使产业竞争远不如PC相关领域,亦不利于无线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免费频带释放创造无线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
幸好上述负面障碍已渐在移除,九○年代中期全球电信自由化浪潮,解放了种种对民营电信业者经营的限制,使得行动通讯的市场扶摇直上,遂造就出手机市场4亿台以上的市场。市场的诱因激发半导体业者积极在无线产品的设计和制程上大力改善,并促使无线系统开发业界将视野延伸至非语音领域的数据通讯上。这正是Bluetooth和WLAN继手机之后,成为无线通讯开发的主轴产品之背景因素。
Bluetooth和WLAN,有别于手机的最大不同是使用免费或不用竞标的开放频谱,使得民间企业得以在耗费最低成本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开发相关的技术或应用,最具有投资效益,并可有效地提升整体无线产业的技术水准。3G虽和2G/2.5G的技术基楚建设具有部份的延续性和关连性,在频谱的取得上就耗费庞大的资金,使得服务业者在实质布建的脚步不得不拖延。此一资金的压力,亦削减了服务业者在3G手机上补贴的能力。因此受伤害的不只是服务业者,软硬件、基地台、手机等所有上下业者均被拖下水。3G不如预期顺利,固然和景气陷入谷底等经济大环境状况,以及技术不够成熟有关,竞标所需的资金压力亦是阻碍发展的一大元凶。
反观不论Bluetooth或是WLAN,即可在短短的一至二年的时间内吸引各方业者投入,在商机以及竞争条件的建立之下,屡有创意之作,或激发新的技术指标。原本传输速度只有2Mbps的WLAN,不仅提高至10Mbps,甚至擘画出54Mbps的高速,足够传送HDTV相当画素的影像讯号。WLAN的架构和市场机会,或许无法和3G相比,在短期内激发的产业聚能力量,却是3G不能相提并论的。正因WLAN的架构规模较小,市场尚未开发,使得资金薄弱但拥有无线的小型国际或创业公司,可以大胆尝试;不若3G的竞争型式只是2G/2.5G的延伸,势单力薄的小公司仍苦无切入机会。有鉴于WLAN和Bluetooth的启示,美国FCC不仅考虑释放更多的免费频段,甚至决定开放原只允许用于国防等特殊用途的UWB。
WLAN等新兴无线技术只是提供一移动式数据传输的『载具』而已,必须配合应用,方能促进市场的扩大,否则将沦落如Ethernet NIC之于掌上型PC一般,不过是笔记型PC的外围设备。其相对于有线局域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可移动,大幅扩大可支持的设备种类之弹性。初期业界努力的重点是在无线芯片以及模块的低价化,中长期则必须开拓其应用,以凌越局限于PC的狭碍。
无线被视为整合横跨信息和家电技术与应用的桥梁
PC业界受限于PC市场成长的迟缓,早已觊觎家用消费市场,并期待寻求有效的方式,能将PC的力量和资源扩散到消费产品上。在经过多种尝试无具体成效之后,终于寻得WLAN为一最佳的工具。WLAN去除了布线的障碍,可营造行动式的环境;在速度上已可满足现行所有PC的应用,从Internet到影音等;拜业界大力投入之赐,如Intel在Notebook上的Centrino解决方式等,使成本过高的问题渐可迎刃而解。
藉由WLAN在PC上的软件内容庞大资源,即可转用在家电产品上。从2002年开始,许多DVD播放机或录像机的制造商,开始在界面上支持以太网络,即为WLAN连网预留空间。同时拥有DVD芯片组和WLAN MAC技术的Cirrus Logic,更直接在半导体上完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东芝推出可透过WLAN产生互动的Notebook以及HDD录像机。Microsoft所倡导的新外围设备概念『Mira』,即主张PC和显示装置两者分离,中间透过WLAN做连结,使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具有更简易的操作方式,如同现行的家用无线电话子母机的使用型态。初期以Internet浏览和PC的应用软件为主要的应用,未来或可支持影音功能,未来的目标是用来取代新闻纸类。加入Mira共同开发的厂商包括Philips、National Semiconductor、ViewSonic、Intel、LG、NEC、富士通、松下电器和大同、慧智等。
短距离无线应用方式广泛
无线的应用未必得和PC挂勾,也非得使用WLAN不可。部份业者是以Bluetooth为基楚,开发较短距离的传输应用。Sony Ericsson在2002年4月开始于瑞典销售称为『Chat pen』的产品。系使原子笔可无线上网,在专用的纸上书写,可经由辨识转为电子数据,利用bluetooth传出。Vodafone则在同时间展开支持该产品的手机行动服务。日本家电业者则纷纷推出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的网络化产品,尤以东芝为先驱,在2002年4月推出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经由Bluetooth上网,可以下载因应各种不同衣料的洗衣方法以及顾及家人健康的料理菜单等。Sony于2002年6月新推出的AIBO机械狗将Bluetooth视为标准的通讯机能,让使用者可以控制机械狗的动作,并使狗和狗之间,人和狗之间可以对话。
无线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但设计困难度高
透过无线可以扩增功能,增加产品的实用价值。如此却也提高产品设计的复杂度。从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无线即是用来取代既有的有线,纯粹是去线缆而获取使用上的便利,可应用的场合就可不胜枚举。惟需顾虑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现阶段只能考虑单价较高的产品,LCD TV是典型的应用例。第一家将无线概念带入LCD TV始于Sony,在2000年底推出的AirBoard,利用WLAN使LCD显示器和TV接受器(Tuner)、Internet接取装置分离。Sharp于2002年5月跟进,推出试制品,稍后予以正式商品化。家庭剧院的5.1声道所需的繁复配线,更是无线替代的最佳场合,Sony和Shan都已有商品化的实例。
引进无线技术,确实可以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达到促进销售和增加收益的双重目的,并可树立公司创新的形象。然而运用无线技术之同时,相对地将带来更多的设计问题,恐非事先所能预料。如Sony的Airboard,液晶面板的使用时间,受限于电池容量,使用时间不到2小时。无线亦使操作的程度复杂化,不利老年阶层使用。各业者在无线的拓璞大都使用独自的规格,运用的技术各不相同,造成不同厂牌的设备不能相连互通。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较长,此一界面的不兼容性将造成消费者的困惑,亦使无线产品的扩展受到阻碍。
开发无线应用产品的摸索期远比预期长
无线模块的高单价,造成产品推广的不易,使后续的开发易面临断炊之虞。业者在选择应用的题材时,亦有为了无线而无线的画蛇添足之嫌。如藉由WLAN,将远程的TV接收器所取得的影像讯号,转传至Notebook,利用Notebook的HDD录制下来,即为典型的例子。消费者为了无线录像所耗费的功夫,恐要远大于直接利用有线传输,却无法衍生无线的价值。原本是欲藉由无线的引进,扩展两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料原两端产品最后却得为了创造更亲和力的人机界面而变型。如Mira的作法是使PC和显示器分离,但PC若改用PDA,实用性或将更高。如美国OQO Inc.即开发出PDA大小的PC,可外出携带,在家中和办公室,接上桌上型PC之标准键盘和鼠标。东芝在2002年下半年推出的支持Bluetooth之储存装置,可令搭载bluetooth的耳机成为随身听。在欲彰显运用无线所获取的价值之前,业界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在多次的尝试错误和修正上。即使为了配合无线的引进而在终端产品设计上大幅修正的新成品,亦未必可以通过市场的考验。尤其是发展比Bluetooth顺利的WLAN,芯片组平均单价下滑之速度比预期快,但是市场成长的爆炸性远不如业界的期待,即可说明无线产品的试炼所需痛下的功夫仍需相当的时日:价格在合理的边缘,市场却尚未打开。
无线可使产品功能分离,衍生新创意
除了Notebook外,无线在其它市场尚未凝聚够大的量与能。现阶段处于尝试期,近似概念性的意味。小量的商品化之后,再根据市场的反应,逐步修正和调整。比较玩味的是具大胆设计的通常出自于小型制造商。毕竟这种资源较少的公司,若不依靠创意强调独特性,不易说服投资人;其利基型的市场定位,亦较易与大型业者区隔。在概念上,无线可发挥的作用,莫过于取代有线线缆,以及机体的分离两种方式。当中又以后者所产生的改变最大。
美国的IXI Mobile Inc.所开发的行动电话手机,即将通话主机和集音器(MIC)、扩音器(Speaker)分离,前者称为PMG(Personal Mobile Gateway),后两者合而为一称做Sleek,两者间以bluetooth互通。其概念是让多个使用者共享一台手机,可降低成本。PMG具接续行动通讯网路能力,以及和外围设备传送的路由功能。PMG的成本大约只有50美元上下,比一般手机最多低50美元。配备三个Sleek的PMG合计的售价在199~299美元间。Sleek端末的价格在29~39美元间,零件成本在15美元左右。PMG在不启动屏幕的情况下,可待机1个月,频繁使用可支撑1周。产品简化的结果,使PMG的开发时间在4~6月,比手机的12~16个月,PDA的24个月缩短许多。
低价和轻薄化是引进无线机能后的附加优点
功能分散的好处,是在资源处理的重新分配,使设计者容易突显产品的特点。Citizen为NTT DoCoMo设计的PDA『Pocketboard』,在设计上强调显示和输入功能的强化,但是复杂的处理则改由PHS、WLAN hotspot传送至远程的服务器执行。如此可大幅提高电池使用时间和降低PDA之成本以及重量。开发的重心可集中在PDA人机使用界面,如液晶面板和键盘等。这种透过网络,将终端产品处理负荷交由服务器的方式,早有先例,但这种诉求并未获得市场广泛的认同。原因是过去应用的产品大都是桌上型,使用的x86等级CPU降价速度快,节省成本的效益不大。另一障碍是当时的接取工具仍是拨接方式调制解调器,频宽不够。如今应用装置改为行动式的PDA,无线网络的频宽已足够,并可兼具省电和轻薄化的优点,的确比传统方式更具说服力。
主从处理负荷的重分配是无线技术的另一价值
上述方式仍有执行的障碍。高速的公众无线服务仍尚未普及,且PDA使用者必须依赖上网存取数据,必须付出高额的上网使用费用。这种远程的接取,亦可改为近端。手机、数字相机和PDA等,对储存媒体的记忆空间索求只有增加,不会减少。若能有一近端的服务器,透过如Bluetooth之短距离无线通讯串接,不仅可以大幅扩充使用容量,档案亦可以让诸多终端应用产品共同用。东芝即开发此一携带式储存装置,称为『Pocket Serve』,支持Bluetooth,HDD为1.8吋,从5GB起跳,自2002年下半年起上市。此装置收容应用软件,提供多媒体应用的环境,如影像和音效的编译码和Internet接续的处理功能,其连续的使用时间在6~8小时以上。Bluetooth的传收电路的耗电量在1mW以下(class 3)和HDD近似。
OQO所开发的产品概念和上述的Pocket Serve相近,惟在应用层次予以扩大,处理能力上大幅提升,有如一PDA或PC,外型尺寸为105 x 74 x 22mm,采用10GB HDD,Transmeta的Crusoe CPU,小尺寸的触控式液晶面板。支持Bluetooth、WLAN以及Cable。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该产品概念是外出形如PDA,室内可视为PC。
无线技术的引进可再造传统产品的生机
无线的另一种可能是在传统产品上引发革命性的应用。以上所列举的产品,都是藉由无线使原有的应用延伸在更具弹性的使用场合,而非应用项目的增加。在传统产品上的信息化上,最常被做文章的莫过于手表。手表如此受青睐的原因莫过于随身携带以及显示时间信息的两大特色。理论上手表挟带此优势,即具相当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其超轻薄化的要求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如此,行动电话手机的轻巧化、普及化和随身携带性,反而成为威胁手表生存的隐忧。包括Swatch、Seiko和Citizen等手表制造商,均亟思手表的改造,以寻求另一生存和发展的起点。IBM和Citizen便共同开发计算机型的手表Watch Pad可和街头的公众信息显示站(Kiosk)互动为构想。Watch Pad搭载可擦写MAC地址的Bluetooth模块,用以识别使用者,得以在接近信息显示站距离50公分以内时辨识。此距离的长短是依据多个使用者可能在同时间内进入接取范围而设计的。Watch Pad使用32位的ARM微控器,8Mb的DRAM,和16Mb的Flash。搭配300mAh锂电池;内建指纹感测模块和加速传感器,重量43克,应用软件是在Linux OS环境下完成开发。在多个使用者接近信息显示站时,可以采用画面分割的方式,个别显示讯息,如飞机航班起降时间、外围的地图情报等。
Microsoft也注意到手表在无线信息产品上的潜力。在2002年的Comdex Fall上,该公司披露了研究了3年的SPOT计划(Smart Personal Object Technology)。此计划定义了一般白色家电、个人装置,结合Internet和无线的技术,可能导入手表或者取代冰箱门的磁铁。以手表为例,可以设定行事历、出差的地名、时间及下载天气的预报、机场到旅馆的信息等。使用的芯片为NS(美国国家半导体)制的双芯片,预定在2003年内商品化。
无线创造传统产品和信息产品互通的可能
另一个在传统产品着力的例子是电子笔。计算机的诞生,是用来取代纸和笔的计算和文书整理的方式,尤以EXCEL和WORDS为代表。Microsoft有意进一步将PC推展为替代书本的阅读工具,并透过Internet下载电子书之内容,于是产生了电子书的概念。不过不论PC如何发达,人机界面够人性化,皆不易剔除纸张的必要性。简单的计算,还是习惯利用计算纸和纸笔统计结果。因此PC和纸笔必须是基于共存互补的想法,才能符合人类的习惯。
基于此想法,Vodafone在2002年4月推出纸张写下的文字可经由手机的行动电话上网之服务。完成文字书写以及文字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工具是一之称为Chatpen之电子笔,配备Bluetooth,得和手机通讯;内藏100 x 100画素的CMOS传感器模块,以及ARM 7的微处理器、内存(Flash、SRAM)、电源控制IC等。其动作原理是利用电子笔内藏的影像传感器,检测出书写在专用纸上的文字之微细点,并参考笔的位置点,所取得的笔迹信息,经由Bluetooth手机传送至服务器,再转成电子邮件送至目的地。电子笔的技术及其相关服务是由瑞典的Anoto AB所提供,已经有超过50家的业者与其合作。
无线结合传感器可创造实质的应用价值
以组件的观点,上例是无线和感测模块的结合。利用此两组件的确可创造许多具实用价值的应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Crossbow Technology合作开发搭载各种传感器的无线模块,利用邻近的各个模块,串联构成网络,布建在建筑物内,从事特定功能的侦测。Intel在2001的IDF Fall中亦披露类似的概念和技术,使用在道路两旁。无线光学鼠标是最普遍使用无线和感测的成例。
无线已普遍使用在玩具上,惟考量成本因素大都仍属于低阶的技术。九○年代末期大量采用电子零件的电子宠物,由于单价较高,得以引进和PC同等级,甚至更高水平的零件。2002年6月Sony开始发售的AIBO电子狗新产品,采用Bluetooth为标准配备,即为一实例。引进Bluetooth可使使用者和电子狗以及电子狗间进行沟通,范围在10公尺内,未来可藉由行动电话网拉长距离。新一代的AIBO电子狗将引进WLAN,并透过内建的CMOS影像传感器达成影像的沟通,或传至PC,提供保全的机能。日本的玩具大厂Takara为真狗设计了附有FM无线的集音器项圈,在5公尺的通讯距离内,使用者的监视端末可根据传回的狗叫声,判断狗的喜怒哀乐等六种情绪的变化。该监视端末附有微控器,能以数字方式解析狗叫声的声波。
家用服务器将竭尽发挥无线的潜能
考量市场的潜力以及散播的影响力,利用无线网络构建的家用服务器最受注目。此一产品若能成型,势必带动所有信息和家电产品无线化。家用服务器将搭载大容量的HDD,或DVD RW、TV的接收器,以及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以WLAN为主要的接取网络。家中的家电和信息装置都能透过WLAN接取至家用服务器,共享资源。此一概念早在九○年代中期推动的家庭网络成型。可以运用的家庭网络技术有多种选择,在2000年左右,WLAN在市场与技术上有所突破之后,逐渐被业界视为家庭网络的主流技术。其它技术,如HomePNA、HomePluy等,声势渐小,已罕破提及,或有和WLAN形成互补之效,但已顿入非主流市场。
家用服务器衍然是家庭电子产品的核心,前瞻型的业者已投注相当心力。Sony在2002年5月召开的年度经营方针说明会中,即表示家用PC VAIO将支持家用服务器的功能,可担任TV节目的录像。2002年9月Sony进一步发表家用服务器Cocoon。东芝的Trans Cube10家用服务器,在2002年5月底发售,具有WLAN的接取点、TV接收器、HDD录像等。Sharp三洋和松下等开发的LCD TV、配备WLAN,即为以TV为核心的服务器,做最初期的准备。
高成本并非无线普及化的唯一祸首
由以上各个业界的努力,可知无线的潜力,以及应用范围的广大。然而时至今日,不论Bluetooth或是WLAN,都未深植至企业市场,当然就遑论家庭市场的几无建树。或许大家都有一致性的答案,成本过高,导致市场导入不易。此一惯用的说词实际上并不成立。以WLAN的芯片组为例,在多方业者的加入,形成市场未成形,竞争即已白趋化的态势,促使价格提早大幅滑落。802.11b芯片组,RF加上BB、MAC之后端整合芯片,在2003年即已下跌至5美元以下,和过去的天价几乎快少了1位数字。以这种低价,的确有助于WLAN NIC在零售市场的销售,并渐带动WLAN内建在Notebook上。惟此市场最大年需求量不过数千万个,并非业界的终极目标。对无线所抱持的期待,就如同以上各个应用实例,能够广泛地深入各个领域。
半导体供货商难达到大规模量产效益
802.11b的芯片组价格已切入合理的范围,仍不见普及化,可见降低半导体成本并非惟一的配套方案。Bluetooth和WLAN,投入的半导体厂商不少,真正实质可以迈入量产,乃至于大量供货的屈指可数。目前为止,Bluetooth主要芯片组供货商仅集中在CSR、TI、Infineon、Broadcom和Silicon Wave等。WLAN不出Intersil、Agere、TI、Broadcom和Atheros等之手。台湾IC设计公司在2003年内陆续出货,产品仅止于零售市场的NIC,要打入Notebook内建模块市场仍有待努力。此外台湾IC设计业者得面对Intersil和Agere层层包围的专利问题。如有线Ethernet势如破竹般地横扫市场的模式,不易在WLAN等高阶无线产品上重现。诸如WLAN的制程,大都倚重0.18um混合模式制程,Intersil、Broadcom、Atheros和几乎所有的台湾IC设计业者,都依赖台积电,生产过度集中,台积电可以提供的产能,未必能符合业者的需求。这种模拟成份极高的制程,转换至其它晶圆代工厂并不容易,并得需经过层层的测试、验证的关卡。从试产、样品出货、小量生产到大量生产,每个环节都需历经漫长的时间和功夫,通常只会延迟不会提早。在2003年中旬,坊间传出TI的802.11g未如期出货,即使资源和经验如此丰富的领导业者,都未必能保证一切都充份掌控。IC业者设计至客户的产品亦是另一大挑战,即使是Notebook如此标准性的产品亦不例外。其要求的严谨度不容丝毫的出错,否则日后退货,维修所需的额外成本,将带来庞大的损失。
家电应用的设计比PC困难
无线在PC领域的应用,要比在家电上的应用单纯。如果前者的能见度就更遥不可及了。 PC的产品较接近标准性,且容易在软件上做修正、升级等,允许少次的当机以及延迟等。家电和影音产品则不能允许这些在PC上可以容忍的现象发生,且规格较不标准化,牵涉的技术问题的层次广且深。再者影音产品传递的讯号是影像和音讯,必须保证实时的传输和不间断。另外一个问题是加密功能的建立,以及不同厂牌产品的互通性。这方面尚未有共同的标准,大多设的厂商都愿使用独自开发的技术。共同的标准能否促使各业者舍弃自有的规格,仍大有疑问。家电厂商的系统属于封闭性,各业者均希望消费者能尽量采购其一系列的产品,尤以日系家电业最为明显,这种现象在记忆卡的支持上清楚可见。
无线产品试验性质成份居多
在家电产品推展的另一大障碍是消费者接受度不明。无线应用在家电产品上最普遍的实例首推遥控器,其功用和所带来的便利性非常明显,消费者马上可以接受。但是若运用高阶的无线技术在家电产品上,从事较复杂的功能,所能参考的市场可能反应因素不多,技术难度又高,业者投资的开发经费和市场研究成本极高。非常不利市场初期的推广,遂
而不易推动小量生产扩散至大量生产。本文中虽列举不少具创意的无线和家电产品的结合,且在2002年即已上市,热卖的例子几乎曾为所闻,尝试性质的成份居多。Sony在2000年后已经揭橥了比WLAN构成家庭网络的概念,并强调Sony本身即定位为网络公司,产品的确以此方向进行,如数字摄影机加装Bluetooth等,但至今仍基植以WLAN为核心的全系列产品,代表性的例子只有Airboard,可惜市场的反应冷淡。
业界不熟悉如何创造无线的价值
推出试验性产品,难以再加把劲推动的原因常落在不知如何搭配使用。如Sony配备Bluetooth的摄影机,将Bluetooth视为功能差异化的重点,却忽略了消费者购入后,Bluetooth该使用在什么场合里。同样搭载Bluetooth的SonyEricsson的手机或可和其互通应用,却不知好处在那里。原来利用线缆就可以解决了,何必多此一举。取代线缆一向是引进无线的诉求点,却需考虑传输距离的必要性,以及线缆接续繁杂度的可替代性。5.1声道家庭剧院的喇叭,传输距离虽不长,却十分适合引进无线,去除冗繁的配线。另一重要的考量点是已经存在相互对传的应用。Bluetooth找不到可应用的场合即是一实证。上述的喇叭传输线的替换,就没有此一问题。家电厂商选择无线应用产品的评估,需以此为戒,若能以遥控器为范例,仔细思索其价值,较能设计出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无线产品。
功能分离是无线的另一好处。其最大的问题点在于执行面相当复杂,包括人机界面、机构、耗电量等。消费者未必能深自感受分离后的优点。部份概念是植基于公共WLAN服务的提供,使市场进入障碍又再加一重。缺乏公共WLAN基础建设将使WLAN市场的拓展产生加速的效应。
无线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
无线的另一问题是产品或技术不够多元化。WLAN所追求的是极速,自然得牺牲耗电量,亦不利于成本的抑制。Bluetooth适合短距离的传输,但耗电量过大和速度不够快向为人所诟病。即使两者的结合都不能填补所有的可能,例如极短距离的高速传输,更长距离的极速传输等。目前如IEEE的标准团体已在制订各多类型的无线规格。诸如众所瞩目的UWB,即是其中之一。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以及应用方式,得有最佳化的无线传输方式,是业界必须致力的目标。其中的一种可能是收容各种标准规格的多模无线传输技术,对于半导体业界,将是十分严苛的技术挑战。
发展无线相关产品和技术,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业界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绝非一蹴可及。在应用的开拓愈来愈难的情形下,无线的确是一个最美丽的梦。这正是为何步履艰辛仍依然推动业界奋力向前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