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核心到IP次系统ARC要让客户鱼与熊掌兼得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6-05-07 00:00
前言:



相较于固定式CPU核心,可配置CPU核心允许使用者自行定义指令集的方式虽然让芯片设计人员更视自己的应用需求量身打造独特的CPU核心,但由于定制化的结果,也使得软件的可再用性受到影响,进而拖慢了整个产品开发的时程。在分秒必争的电子业,上市时间的快慢往往决定一个产品成功与否。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固定式CPU核心的供货商,为了满足区分日益细致的应用市场,产品线也正在走向多样化的道路,且不同核心家族之间的软件也不见得100%兼容。

可配置CPU核心崛起时机成熟

随着市场需求朝向多元化发展,CPU核心IP授权市场上开始出现许多针对不同需求而特别设计的核心授权方案,例如高效能导向、低成本导向、或是实时处理导向的CPU核心授权方案,近年来逐渐在市场上现身。这些针对不同应用需求所设计的CPU核心授权方案,一方面让芯片设计者有更多的选择,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改变了IP产业以往靠着单一系列产品就能通吃整个市场的风貌。

“由于市场的切割已经变得更为细致,以往固定式CPU核心靠着单一系列产品就可以通吃整个市场的情况已经不复见了。随着这样的趋势发展,固定式CPU核心以往所具备的软件可重复利用优势正在逐渐消退中。”ARC执行长Carl Schlachte开门见山地说,“如果固定式核心与可配置核心在软件可重复利用性的差距上正在逐步缩减,允许使用者自行依照设计需求来定制化的CPU核心将更具竞争力。”

除了拥有更多弹性之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可配置核心也让客户的产品差异化变得更加明显。“不可讳言的是,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半导体供货商提供SoC化的MCU或是微处理器,但是普遍采用ARM或MIPS核心,甚至是以此为营销卖点的结果,除了造成产品大同小异之外,芯片供货商本身的品牌价值也容易被IP供货商的光环所掩盖。对于半导体供货商而言,这样的情况并不健康。可配置CPU核心由于允许客户自行配置CPU核心组态,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更像是客户自己的CPU,这也是可配置CPU核心的重要价值所在。”Carl Schlachte说。

缩短客户设计时程  ARC力推次系统概念

不过,日趋复杂的SoC设计,加上消费性电子当道所带来的上市时间压力,IP供货商提供更多预先验证完成的IP区块给客户选择,而非仅只提供CPU核心单一IP,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产业趋势。去年IP业界最引人注目的大事─ARM并购Artisan便是这个趋势已经成型的最好例子。

为了顺应IP供货商也要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趋势,ARC近来也积极推展所谓的IP次系统概念。Carl Schlachte表示,所谓的次系统概念,指的是在CPU核心之外,再加上针对特定应用需求设计所设计的加速器IP区块,以构成一个预先验证的系统。IC设计团队可以在这个已经验证完成的平台上继续进行自己的应用设计。不过,与硬核IP不同的是,ARC所提供的次系统仍然是可配置的软核IP,IC设计团队可以自行依照需求调整这个平台内的各个区块配置,以达成产品差异化的目标。

Carl Schlachte总结说:“在IC设计日趋复杂,同时设计验证时间也越拉越长的趋势下,IP供货商仅提供单一IP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保留设计弹性与加速上市时间所取得平衡的可配置次系统解决方案变得更具吸引力。相信整个IP产业的潮流,也将在ARC的带领下朝次系统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