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消费类电子商机无限带动中国IC设计产业大幅增长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6-09-11 00:00
前言:
近年来,NB、数码相机、PC、LCD显示器等信息产品大厂陆续大规模的向中国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商务部数据,2005年中国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48.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也自十五计划之初2001年的7.9%提高到13.7%,预期未来中国信息产品的产量仍将大幅成长;除信息产品外,消费电子及通信产品市场也在持续扩大,2005年中国手机产量达3.03亿支,占全球手机生产比重达36.8%,中国俨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及手机生产重地,这也带动中国国内IC产品的需求持续成长,并刺激中国IC设计产业加速的成长。
中国IC设计产业现况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的越来越成熟,整体产业链也由初期的封装、制造代工转而朝自主创新的IC设计发展,并获得政府单位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表现。中国IC设计业近3年来的产值表现非常惊人,整体产业规模自2002年的21.6亿元人民币,成长6倍至2005年的124.3亿元人民币,顺利突破百亿大关,成长率虽较2004年的81.5%有所趋缓,但仍有52.5%的高水平表现,2002年-2005年的年均成长率高达79.2%。
2005年中国IC设计企业数达到479家,较2004年的421家又增加了50几家,而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仍占大部份,比重超过6成,其中员工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数有171家,比重约35.7%,而员工人数在超过百人的企业家数则不到50家,比重仅9.4%,显示出中国IC设计企业的规模仍小。
在设计能力上,在产业政策的扶持、外资的投入及海归学者的推动下,中国IC设计业者的设计水准也大幅提升,目前已有超过5成的业者平均设计能力在0.18μm(含)以下,其中大部份业者的平均设计能力已达到0.18μm,比重约41.2%,其次则为0.25μm,比重约21.4%;值得注意的是,具备0.13μm及以下设计能力业者比重已突破1成,约为10.5%,较2004年的6%大幅成长,如重邮信科就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颗0.13μm的TD-SCDMA芯片“通信一号”、凯明信息也推出采90纳米的第二代TD-SCDMA/GSM双模芯片“火星”。
在产品应用领域上,仍主要以通信类及消费电子类产品为主,其中通信类产品虽仍为最大应用别,但比重较2004年有所下滑至40%左右,主要以手机芯片、SIM卡等产品为主,至于消费电子类产品近年来MP3芯片、数字电视(MPEG、HDTV)芯片等产品的带动下,比重达38%,较2004的34%有所提升,其它则应用在工业电子、计算机产品等上面。
中国IC设计业分布聚落
中国政府于2000年-2002年间陆续成立了7个国家级设计产业基地,分别为上海、北京、无锡、杭州、深圳、西安及成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已逐步形成几个主要的产业聚落,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及北京为中心的京津环渤海湾地区最为突出,前者囊括了中国近5成的IC设计业者,后者则拥有近120家IC设计业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IC设计产业聚落集中在长三角及京津环渤海湾地区,但最大的IC设计城市却落在深圳,并已连续几年在产值上遥遥领先其它地区。
一、 深圳
深圳的IC设计源起自90年代初,当时包括原国家无锡742厂、陕西骊山微电子、中兴通讯都先后在此设计IC设计单位,到1994年底由赛格投资公司与STMicro合资的赛意法微电子设计所正式成立,揭开了深圳发展IC设计之路。随着中国国家重点工程“909”的实施,加上2002年投资1.5亿元于深圳建立IC设计产业基地,带动了本区的IC设计产业,并快速形成了包括海思半导体、中兴通讯、国微、TCL等IC设计企业,产品领域也涉及通信、金融、消费类电子、数字电视等各相关产业。
目前深圳市约有超过百家的IC设计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专业IC设计人员超过3,000人;在产值表现上,2005年深圳IC设计产值达到30亿元人民币,占全中国IC设计业总产值的1/4,稳居中国第一大IC设计城市。
二、上海
2000年中国第一个IC设计产业基地于上海正式成立,同时间上海市科委推出“上海IC设计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并成立上海IC设计研究中心(ICC),推动了上海市IC设计产业的发展。目前此区已有近百家IC设计企业,主要分布在浦东张江、科技京城及漕河泾三地,代表性企业包括上海华虹集成电路、鼎芯半导体、复旦微电子等,产品线横跨PHS芯片、IC卡等领域。
三、北京
北京IC设计产业基地于2002年成立,凭借着其外围众多高校及研究院所的科技成果,吸引海归优质人才及企业,快速发展为中国主要的IC设计城市之一;目前IC设计企业已有近百家,代表性企业包括大唐微电子、中星微电子、中国华大积体电路等,产品线瞄准CPU、HDTV、IC卡、DC、3G及网络安全等6大领域,并已在方舟、龙芯、星光等系列产品上获得突破。
重点IC设计厂商的发展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IC设计产业仍以通信及消费电子类品为最主要,其中手机相关芯片是近年来中国厂商快速投入的领域,包括中星微电子、展讯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厂商,大唐微电子、华大集成电路则是SIM卡、智能卡的主要投入厂商;至于在消费类电子方面,2005年中国IC设计龙头──珠海炬力正是MP3芯片的佼佼者,其它如:数字电视芯片和影音IC,也是中国IC设计厂商重点投入的领域,这些都是目前中国主要生产的产品,也是促进中国IC设计快速成长的强大驱动力。
一、手机相关芯片
2005年中国手机产量达3.03亿支,较2004年成长30%,占全球手机生产比重达36.8%,其中手机出口2.28亿支,成长56%,显见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这也带动了其对手机相关芯片的需求,并吸引了多家IC设计业者投入这块领域,如:中星微电子、展讯等。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3G潜在用户及所会带来的无穷商机,也让业者们加紧3G芯片的研发脚步,期望在这块宝地上分一杯羹。
1. 北京中星微电子
中星微电子是中国海归派企业成功的典范,是在信息产业部的提议及直接支持下,采用标准硅谷风险投资模式,由4位自美国硅谷回来的留美博士及信息产业部共同出资组建;公司于1999年10月在北京成立,并启动“星光中国芯工程”,2001年3月11日正式推出中国第一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CMOS影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后,目前已出“星光五号”,并已获得三星电子、Philips、HP、Logitech、富士通、NEC等业者的采用,其更领先全球PC camera芯片市场,市占率达60%。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顺利在美国IPO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IC设计企业,2005年公司营收7.68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82.9%,排名也自2004年的第5名上升至第二名。2004年后中星微电子全力进军移动多媒体芯片市场,2005年6月推出“星光移动二号”,客户群除中国主要的本土手机业者如波导、TCL、联想、夏新之外,还包括国外企业如Pantech等,2005年其移动多媒体芯片营收成长13%,占公司营收比重也自2004年的5%,成长至20%。
目前中星微电子共拥有380名员工,研发人员超过260人,并拥有超过580项专利,2006年3月再推出Vinno芯片系列,能与多家业者的手机平台兼容,此芯片具有高度灵活的整合性能,可以使手机厂商能够根据分众市场的快速变化设计和生产出多功能手机产品,并能大幅度提升手机的节电性能和生产成本,并能工作在GSM、GPRS、CDMA以及各种不同的3G标准的行动网络中,日前已接获中兴通讯的订单。未来中星微电子除持续巩固其在PC camera市场的领先地位外,更有意将触角伸至游戏机、电视、投影机等多媒体芯片市场,并持续扩张手机多媒体芯片市场。
2. 上海展讯
上海展讯通信成立于2001年7月,是由数字中国留学生合资成立的,总部设于美国加州硅谷。2002年2月展讯通信成功研发出亚洲首颗2.5G GSM/GPRS核心芯片,2004年4月首款采用展讯芯片的GSM/GPRS手机正式量产,同年展讯将触角伸至3G手机芯片,并领先全球推出首颗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
展讯产品线主要集中在2.5G GSM/GPRS核心芯片、TD-SCDMA芯片等,在中国手机芯片市占率在5成(水货为主)以上;2004年展讯营收以600%的成长速度突破亿元大关,2005年营收再成长50%以上至2亿元人民币左右,2005年出货逾200万颗,拿下3%市占率,目前公司员工人数已超过500名,研发人员占90%,其中TD-SCDMA研发人员超过一半。展望未来,展讯除将持续发展2.5G及TD-SCDMA芯片外,产品线也将进一步扩展至WCDMA芯片市场,预期在产品效能提升、强化IDH和小型代工厂合作关系挹注下,2006年出货量可望上看600万颗。
二、MP3播放芯片
2005年中国MP3播放机市场维持了平稳成长的发展态势,全年总销售量达到615.4万台,销售额突破45.49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04年成长43.7%和30.8%;在产量方面,2005年中国共生产超过4,300万台MP3播放机,年成长率超过35%,2006年生产量将达5,900万台,未来5年还将以21.8%的年复合成长率稳定成长,稳居全球最大的MP3播放机生产中心。
1. 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珠海炬力成立于2001年,是集合两岸三地及美国硅谷一群具有10多年IC设计开发经验的专业团队与国际著名IC设计企业共同创立的IC设计公司,初期投资额1,000万美元,主要从事消费性IC及其完整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
珠海炬力主要产品为MP3芯片,并主打产品单价在4美元以下的低端市场,目前在中国MP3芯片市场内位居领先地位,在国际间也与SigmaTel相抗衡;2005年公司营收为12.57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173%,跃居中国第一大IC设计企业,并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突破10亿元人民币及亿美元的IC设计企业。
由于珠海炬力在MP3芯片市场的成功,己严重威胁到龙头老大SigmaTel的地位,并于2005年初向美国联邦政府控告珠海炬力侵权,此案在3月下旬有了初步的判决,认定珠海炬力已构成侵权;此案的最新进展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行政法官终于在日前做出进一步裁决,“珠海炬力采用特别固件版本(952436)编程并不侵犯矽玛特(SigmaTel)专利,该裁决正待ITC成员全体确认”。这似乎也标志着炬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用该固件的炬力现有产品,都将继续畅行美国市场。也意谓着,中国的MP3产品都可以无限制地进入美国市场。
虽然,美国MP3芯片供应商矽玛特对此仍有不同意见:“本次裁决并不影响此前ITC全体成员就炬力全部产品和固件版本侵犯矽玛特专利的裁决,也不影响ITC对炬力其它固件版本侵矽玛特特专利的裁决。”至于ITC最终判决结果,预计将于9月15日发出。虽然受到SigmaTel的控告,但实际上美国市场占珠海炬力营收比重不到1成,因此整体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珠海炬力已具备0.18μm的设计能力,今年更将进一步朝5~10美元的中端市场及0.13μm设计能力发展。
三、数字电视芯片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产品生产国,其彩电产量已占全球比重超过5成,2005年虽面临电子材料涨价、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工人力成本上升及国外市场反倾销控诉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并不影响中国彩电产品的发展态势,整体产销情况表现依旧平稳。根据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共生产8,283万台彩电产品,较2004年成长13.02%,其中在出口量方面大幅成长43.36%,达3,974万台,出口金额部份也到50.5亿美元,成长率57.55%。
而在彩电产品出口结构上,CRT彩电出口虽仍占大部份,达2,564万台,但却较2004年下滑1.62%,反观平板电视出口量快速成长,2005年出口量达753.38万台,成长136.13%,出口金额23.9亿美元,成长209.64%,这些都归功于中国彩电业者大幅扩张平板电视的生产量,于全球各地设立销售公司及制造基地,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极力推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市场预估将有3亿台数字电视机的潜在商机,加上平板电视的越来越普及,也吸引了相关IC设计业者投入数字电视芯片的开发动作,其中以杭州国芯科技最为积极。
杭州国芯科技创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于数字电视及消费类电子终端产品IC设计,为数字电视及相关的整机与关键零组件厂商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芯片。与展讯通信不同的是,杭州国芯的技术来自于浙江大学,2003年其提交的DTV-C有线标准方案样机,通过了中国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2004年正式开发量产,并同时推出卫星/有线/视频处理3款芯片产品。也由于杭州是中国发展数字电视的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平移较成功的地区,因此也带动了杭州国芯在数字电视芯片上的发展,该公司推出的GX1101及GX1001这两款数字电视芯片,更获得国家信息大奖的肯定,预期未来随着中国数字电视的逐步平移,将为杭州国芯带来庞大的商机。
中国IC设计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中国IC设计产业自2002年以来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在国际间崭露头角,但由于其正处于萌芽的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需要仔细去观察,以下将针对中国IC设计产业的优劣势发展做分析。
一、有利优势
1. 国内市场需求带来的商机无限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各主要IT产品仍将保持强劲的市场需求,以中国IC设计产业主要应用的通信类及消费类电子类来看,网络通信方面在彩色手机、相机手机、3G手机等推动下,带来大量手机的汰旧换新,也为中国IC设计业者带来商机;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数字相机、MP3播放机等新兴数字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大幅成长,另外随着中国近年来大举的推动数字电视服务,背后的数字电视芯片需求更是庞大,预计将有超过3亿台的市场商机,这些都将为中国IC设计产业带来无限的希望及利基。
2. 国家优惠政策相继出炉
自2000年以来,IC设计产业就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十五计划内主推MPU、DSP、IC卡、数字电视IC、电源管理IC等产品,并以建成一批年营收在亿元人民币以上的IC设计企业为目标;2005年4月又率先启动半导体研发专项基金──《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定办法》,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技术。甫于日前公布的中国2006年-2010年“十一五规划”内更明定,扶持本土大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创新实力为半导体产业首要目标,中国政府也计划投资至少3,000亿元人民币在IC设计及制造产业上,其中IC设计将重点发展5家30~50亿元级企业及10家10~30亿元级厂商,并以发展成数家台湾联发科规模的IC设计企业为目标。
3. 整体半导体产业链逐步完整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政府及企业的合作推广下,产业链的发展已越来越完整,不再像过去一样的着重在IC封测上,无论是在设计或制造上都有显著的成长,尤其是中国晶圆代工产业的崛起,给了中国IC设计业者更多的选择方案,以2005年为例,中国IC设计企业选择本土代工业者的比重接近60%,而中国第一大晶圆代工业者中芯国际,本土IC设计厂商的比重也有近70%,因此在这样产业链相互发展扶持下,可望带动中国IC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
二、发展劣势
1. 国际同业专利权的控告
一直以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最大的正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由于在IC设计产业尚属萌芽阶段,在产品的开发上非常容易碰触到所谓的地雷──专利权,也正因如此才会发生多起受到国际大厂控告侵权的例子,SigmaTel控诉珠海炬力一案正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1月SigmaTel在美国联邦法院控告珠海炬力侵权其3项MP3芯片的专利,并在2006年3月底获初判胜利,虽然珠海炬力宣称美国市场占该公司营收不到10%,但假设9月份最后判决时仍维持原判的话,屇时采用珠海炬力MP3芯片的产品将无法销往美国市场,也将带动一些MP3厂商的回流潮,选择离开珠海炬力而回到SigmaTel身边,对珠海炬力公司营收将有一定的影响。
由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IC设计企业若无法在知识产权上站的住脚,未来在企业规模一旦威胁到国际竞争对手时,势必遭受到对手以专利控诉的手段来加以打压,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2. 中国IC设计企业规模太小
从前面可以发现到,中国IC设计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仅有45家,比重不到10%,再从2005年营收超过亿元人民币的IC设计企业家数来看,也仅有20家左右,整体企业规模太小。这样的情况也反应在资金的门坎上,以IC设计的生产成本来看,做一套0.25μmCMOS的掩模费用就需要7万美元左右,0.18μm的需要15万美元,0.13μm的更超过40万美元,若再加上研发等费用,总计将需要100万美元的资金,若营收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根本没法子付出这样的产品开发成本,也将限制了IC设计产业的发展。
3. 本土IC设计人才的瓶颈
由于IC设计属于智力高度浓缩的产业,对于人才的依赖度远高于其它行业,但现令中国IC设计产业却面临了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以第一大IC设计城市深圳为例,需要1万名左右的IC设计专业人才,目前仅有3,000名;除基础的设计人才外,在高阶的设计人才方面更面临极大的缺口。
4. 国外竞争对手的加速抢进
过去国际半导体大厂虽有在中国设立IC设计中心,但主要看中的是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其业务模式仍以承接母公司设计任务为主;不过随着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这些IC设计中心也开始向本地市场提供设计服务,这将与中国本土IC设计企业形成竞争市场,也严重冲击到中国本土IC设计产业的发展,毕竟这些国际企业无论在设计能力、资金及企业结论上都优于中国本土IC设计厂商,因此将造成极大的威胁。
结语
虽然中国IC设计产业面临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但在政府大力的支持扶持、及海归派学者的大力助威下,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TRI)的观察,预期2006年中国IC设计产值将维持近50%的高成长率,产值达183.9亿元人民币,比重也将首次顺利突破2成大关;至2010年产值将成长至700亿元人民币,2006年-2010年的年复合成长率接近40%。
至于在产品应用领域上,数字电视芯片及手机多媒体芯片将是推动中国IC设计产业前进的两大原动力,另外像应用在身份证上的IC卡,由于中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完成IC卡身份证的换发,其近160亿元人民币的商机,也将会是带动中国IC设计产业发展的助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