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her和iSupply2006年度半导体厂商排名——2006年的句号
国外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尽管英特尔今年的营收额下滑了9.5%,但仍然保持着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的称号。
据Gartner本周四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2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而英特尔的营收额为313亿美元,同比下滑9.5%。为此,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也从去年的14.7%降至12%。
但由于竞争对手三星和德仪与英特尔的差距过大,因此英特尔今年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厂商,这也是英特尔连续十五年折桂。而位居二、三位的三星和德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9%和4.5%。
Gartner指出,英特尔营收额之所以下滑,是因为竞争对手AMD在第三季度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新型处理器。此外,在激烈的价格大战中,英特尔的受伤程度要胜于AMD。
而三星则凭借DRAM、SRAM和NAND芯片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其亚军位置。三星今年的半导体营收额预计为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德仪为119亿美元,涨幅17.4%,排名第三。
Gartner排出的2006年度10大半导体厂商依次为: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东芝、瑞萨、海力士、AMD、飞思卡尔
展望未来,Gartner预计200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涨幅不会超过10%,而今年的涨幅为11.3%。相比之下,DRAM和消费电子市场比较乐观。
在12月4日,另一家调研机构iSuppli也评出了“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排名依次为英特尔、三星、德仪、东芝、意法半导体、Renesas、AMD、Hynix、NXP和飞思卡尔。AMD首度进入这个由iSuppli发布的十强榜单。
iSuppli分析师表示,凭借收购ATI,AMD芯片年收入比预期增长90%,使得AMD从上届榜单窜升8位,达到第7名的位置。韩国Hynix也和AMD一样,首度进入iSuppli半导体10强排行榜。Hynix今年收入增加32.5%,因此比去年榜单位置上升3位,排名第八。
iSuppli分析师预计AMD 2006年收入将达到75亿美金,比2005年39亿美金上升36亿美金。AMD强劲的芯片销售势头外加对ATi的收购,让AMD今年年收入暴增。
iSuppli估计全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达2585亿美金,比2005年的2373亿美金上升9%。
isupply2006年半导体厂商排名
2006年10件热门事件
TD-SCDMA:技术不是问题,问题谁是受益者?
2006年TD-SCDMA的部署有条不紊的进行
1月20日,信息产业部宣布TD-SCDMA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3月12日,TD-SCDMA规模测试方案正式确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圈定保定、厦门、青岛进行TD-SCDMA规模测试;
6月30日,信息产业部发公告称,确定21个项目为信息产业部的资助项目,而TD-SCDMA智能手机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与产业化,TD-SCDMA核心技术与终端产品产业化及TD-SCDMA增强型技术(HSDPA)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成为官方扶持重点项目;
8月~10月,TD-SCDMA连续进行了3此规模测试;
11月5日,TD-SCDMA开始向部分用户放号;
TD-SCDMA射频芯片:鼎芯、锐迪科也相继发布其TD-SCDMA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方面:展讯的TD-SCDMA/GSM/GPRS多模单芯片、凯明的单模TD-SCDMA芯片组、T3G的双模芯片以及终端参考设计、重邮的数字基带芯片等纷纷登场亮相。在政策的保护和扶植之下,国内的众多芯片设计公司第一次有机会在重大的技术变革面时期抢得先机。
一切似乎正在顺理成章的发展,但是有一个问题,3G网络的运营商是否是真正的受益者?
尽管目前移动运营商正积极地与内容供应商合作(比如手机电视),寻求在新的网络上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但是很明显这一点点内容与internet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内容相比无疑是沧海一粟,而且绝大多数能够想到的内容互联网上早已十分丰富;那么干脆直接接入互联网吧,把互联网的内容引入,就不用发愁内容的问题了。但是这样一来,移动运营商传统旱涝保收的语音业务将会受到如Skype,MSN这类免费软件的强烈冲击,而之前移动运营商建立在专属网络上的各种盈利模式将随着互联网的接入而面临严峻挑战。作为移动运营商来,面对即将部署的3G网络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由概念走向市场
目前业界对单芯片手机的共识是将数字基带、模拟基带、收发芯片、部分管理芯片、存储以及大部分接口功能集成在一颗单芯片中,就称为单芯片手机解决方案。2006年,TI、英飞凌、NXP、高通以及Silicon Labs等公司的单芯片手机方案正在被市场所验证。
从目前各半导体厂商的低端手机方案报价来看,单芯片方案有相当大的优势。比如基于英飞凌单芯片方案的手机整体制造成本可以达到16美元以下,Silicon Labs也称基于该公司单芯片方案的手机BOM可以降低至16美元,其它单芯片方案手机报价也在18美元左右。低廉的成本将极大地刺激一些新兴市场对手机地需求,但这只是一方面;我们认为,单芯片手机方案并不仅仅被定位在低价位手机市场,如果能够将更多的应用也集成在一颗芯片上,比如GPS,那么新的单芯片手机方案时代将迅速到来,事实上,已经有不止一家开始努力了……
DMB-TH成为中国数字电视地标,两个互不兼容的技术在国家标准中得到统一
2006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了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标准号为GB 20600-2006的这项国家强制标准命名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将于2007年08月01日将正式实施。命名为DMB-TH的标准是北京清华大学DMB-T和上海交通大学ADTB-T的“结合”,至此博弈了12年之久的标准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标准确定后,摆在双方面前更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市场。标准颁发不久,清华凌汛立即推出了支持该标准的多载波信道解调芯片,并且与ADI合作推出了针对地面数字电视前段接收模块的解决方案,国内各大彩电厂商也纷纷推出“地标”电视和机顶盒抢占市场。11月份,复旦微纳电子联合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研发的基于DMB-TH的信道解码芯片“中视二号”获得成功; 12月19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数字电视产业合作协议”,国开行将向交大的控股企业上海高清公司提供首批3000万贷款,用于支持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产业推广。
由于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把发射端的知识产权无偿转让给了国家,在专门的负责机构——国家工程中心成立之前,这一知识产权由中国工程院所有,并且向外承诺,两年之内不会向企业收费。业内人事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值得回味:“新标准两年内不收费意味着将对国内企业免费,因为两年之后也很难收到钱了。”
Intel、AMD多核之争
关于多核的问题,业内实际上并无严格的标准来界定真伪,而且多核技术既不是Intel也不是AMD首先提出的,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不应该会成为一场口水战的导火索。可偏偏有人要争个明白,而且从2005年下旬一直争到了2006年底,2006年底硝烟弥漫的CPU大战再度升级,AMD此次给老对手英特尔出了狠招,12月1日,AMD首席销售与市场营销运营官亨利•理查德在美国将英特尔的四核处理器剥去外壳示众。理查德一手高举该公司自称为世界上首个“真四核”处理器的四核X86服务器处理器,另一手举着被剥掉外壳的英特尔四核处理器,而英特尔的处理器内部由两个双核处理器封装在一起。
随即这家公司掀起毫不留情的舆论攻击。AMD表示,英特尔去年就曾用两个单核封装的双核处理器应对AMD的双核处理器。AMD称,该公司的“真四核”是在一个硅片上集成了四个处理核心,而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双核打包。对此,英特尔并未迅速做出回应。但是在随后公布出来的4核处理器的测试数据显示,AMD发布的4核处理器性能表现并不乐观。
2006年的多核大战,双方从口水战一直到价格战,处处针锋相对,Intel一改往日作风,猛打价格战,一直高高在上Pentium4架构处理器价格一再跌破记录,加上新一代双核的凶猛攻势,虽然利润大受损失,但是却收回不少市场份额。而AMD在处理器市场上面临单核、双核两线作战,产能却是捉襟见肘,眼看辛苦争取到的市场份额在Intel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当然难以稳坐下去。不争馒头争口气,Intel和AMD这对老冤家明年一定还有更为精彩的节目上演。
HDDVD、蓝光DVD的明星show为成为下一代DVD的主导者,以Sony、松下为代表的蓝光DVD标准阵营和以东芝、NEC为代表的HD DVD标准阵营在2006年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明星show活动,各路明星粉末登场。
目前的结果是:微软、英特尔加盟HD-DVD,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支持蓝光DVD
看看大家如何评论的吧:
CNN:微软早在6月份就宣布与东芝合作研发HD-DVD格式技术,所以此次英特尔和微软联合宣布将把该项技术用于全球至少十分之九个人电脑,并没给人太多惊喜。“微软和英特尔有巨大号召力,”In-Stat分析师GerryKaufhold说,“它们的支持很可能使得HD-DVD在与‘蓝光’标准对决中成一边倒态势,特别是它们力量强在北美市场。”不过,Kaufhold称,下一代DVD规格之战硝烟初起,远未结束。好莱坞对蓝光标准很支持,迪斯尼、索尼图片和新闻集团20世纪福克斯都将采用蓝光标准发布其高清晰电影。
《华尔街日报》:微软决定支持HD-DVD的声明给日趋激烈的未来DVD播放器之战平添几多变数,也揭示了PC业界的尖锐对立。电脑制造商苹果、惠普和戴尔此前加入索尼的蓝光标准阵营。迷雾重重的局势也反映了过去媒体支持者之间的斗争,从磁带、CD到现在的DVD。此役结果可能将决定许多新消费品规模和哪些公司将从新技术中获得霸权,凭借这种技术将提高光盘存储容量来处理高清晰电影。
不久以前,日本芯片制造商NEC电子宣布,为了在下一代DVD格式两大对立阵营之间“牵线搭桥”,该公司将开始生产一种可同时兼容蓝光和HD DVD两种格式的芯片。 NEC电子表示,该芯片售价大约在84美元左右,与该公司生产的只读蓝光或只读HD DVD的芯片价格不相上下。NEC电子期望自2007年4月起,每月生产30万颗该芯片。
还是在不久以前,LG电子就推出了真正兼容HD DVD和蓝光的DVD刻录机,只是价格比现在的全兼容DVD刻录机贵25倍!
从技术角度来看,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似乎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毕竟在第一代DVD刻录技术DVD+R和DVD-R的时代,设备制造商最终的选择就是制造兼容设备。现在看来,这场拉锯战很难分出胜负,而设备制造商们就只能走兼容的老路。只是又苦了消费者必须在相关知识方面要补习补习。都说消费者是“上帝”,可是……
汉芯——让人寒心,但不会动摇决心
关于汉芯,直接看上海交大的声明吧。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新华社记者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
调查显示,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
上海交大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已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汉芯造假及时发路线现并迅速作出了处理;而且“一只耗子并未坏了一锅汤”,科技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国家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的坚定支持。
飞利浦的蓝海战略
继出售半导体部门之后,2006年10月12日,飞利浦宣布已经签署了意向书,将其现有的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CEC)。CEC将负责飞利浦的移动电话业务,该业务目前年销售额为4亿欧元,拥有约240名雇员,主要集中于亚太和东欧地区。依据意向书条款,CEC将在今后5年内获得一项全球性的飞利浦品牌授权,用于移动电话的市场营销和销售。
飞利浦中国的有关人士称,本次交易正在等待尽职审查确认,并将取决于所有必要的股东、政府和监管当局批准和同意,预计将在年底完成。据悉,早在10年前CEC就与飞利浦合资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成为“PHILIPS”品牌手机全球惟一生产基地。“今后飞利浦公司不会再做手机业务了。”上述人士表示,而此前,在中国,飞利浦占有中国手机市场约3%的份额。
除了卖,其实飞利浦更多的是在买。我们来查询一下近15个月飞利浦的订单
2005年7月,飞利浦以2.8亿美元收购了Stentor公司,后者是一家在影像存档和通信系统技术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2006年1月,飞利浦和先灵在乳腺癌预防与治疗的光学影像这一新兴领域结成了联盟;
2006年3月,飞利浦完成对Lifeline系统公司的收购,后者是一家领先的个人应急响应服务公司;
2006年4月,飞利浦以1.65亿美元完成了对Witt生物医学公司的收购。Witt生物医学公司是血液动态监测和临床报告系统最大的独立供应商,该系统被用于心脏导管插入实验室(CathLabs)中;
2006年5月下旬,飞利浦宣布了其收购新安怡公司的意向,后者在英国和美国是婴幼儿哺育产品领先的供应商,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
2006年11月,飞利浦以大约13亿美元(10亿欧元)完成了对Intermagnetics公司的收购。Intermagnetics公司开发、制造和销售用于核磁共振影像(MRI)系统中的高场超导磁体,被认为是这一市场上的技术创新者;
飞利浦一边买掉一些业务,一边却在医疗保健领域一掷千金。通过对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公司一系列的成功收购,医疗设备市场被飞利浦视为力挽狂澜的力量。飞利浦掌门人表示:“飞利浦正在从原来的生产型企业转向以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及核心技术三大领域为主的公司,而医疗保健又是飞利浦此次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它是我们期望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成效最多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花50亿美元收购了一些公司,就是为了获得在医疗影像产业的领先地位。”
柯慈雷看来,真正阻止飞利浦成长的并非是那些看似强悍的对手,而是这家百年老店漫长的产品线和主业模糊的品牌形象。59岁的柯慈雷坦承,飞利浦正在再次学习创新,转型后的飞利浦将从一个“无所不包”的电子制造商变成将生产外包的“科技巨人”。所有这一切,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另一位“巨人”——蓝色巨人“IBM”,看来巨人们的思维方式、组织构想其实都差不太多。
朗科、爱国者——服从领导调节,以大局为重,达成和解2006年7月8日,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举办的CES“2006年中国移动存储发展高峰论坛”上联合宣布:双方已经就闪存盘专利纠纷案件达成和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书。吵了4年的架总算有个还算圆满的结果
2002年9月,朗科公司以其闪存盘专利权受到侵犯为由,将北京华旗公司及其代工厂告上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随后,联想、鲁文等其它闪存盘厂商卷入纠纷之中;
2004年6月一审判决朗科胜诉。华旗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2004年12月,朗科在美国获得闪存盘发明专利正式授权;
2006年2月在美国起诉了在美国销售名列3甲的美国PNY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
经过数年发展,朗科年销售额从几百万元跃升至年销售达数亿元,企业获得了数十倍的增长。2006年,朗科公司的业绩增长更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尽管2004年朗科胜诉,而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闪存盘市场领头羊却是爱国者而非朗科,华旗爱国者和朗科销量分别为236.30、127.56万片,两个品牌共占据整个市场销量的47.1%,前者销售数量比后者多将近一倍。就在双方矛盾有可能因此而激化的情况下,中国电子商会的调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电子商会的调解下,CES“2006年中国移动存储发展高峰论坛”上,朗科总裁邓国顺表示:从今天起以大局为重,服从中国电子商会的领导和协调,达成和解,并将联合更多的移动存储厂商,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在今后的移动存储市场共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创造民族产业新的辉煌。最后,在相关领导关怀下,朗科与参会移动存储厂商“杯酒释前嫌”。
从目前闪存盘的售价来看,容量为1GByte USB2.0接口的闪存盘价格已在100元人民币左右,只有同样容量内存价格的1/8~1/6,几年前二者的价格对比关系几乎相反,用老百姓的话说:“闪存盘已经是白菜价了”。何苦为颗“白菜”继续争得你死我活?
Wii——创造奇迹
新一代游戏主机:从左至右依次为微软Xbox360、Sony PS3、任天堂Wii
从技术规格来讲,任天堂的Wii无论如何无法当得起第三代游戏主机,顶多算2.5代产品。而面对财大气粗的微软、Sony的强大硬件规格的攻势,很多人开始担心任天堂是否有能力参与第三代游戏主机大战。但据北美地区相关报道显示,在上市后相同的一段时间里,三大主机中的Wii已经卖出66.7万台,而索尼PS3在差不多只卖出了大约25.9万台,Xbox数字未知。虽然最终结果尚未统计出来,且以绝对销量来说,Wii的目标与PS3和Xbox360不同,但是来自用户赞誉让Wii抢尽了风头。
在美国游戏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三方厂商Valve公司,其创始人之一兼电子游戏开发部执行总裁的Gabe Newell曾对媒体表示:“从许多方面来讲,PS3都是一个灾难,我认为索尼完全没有顾及消费者和开发商需要什么。即便是现在,我也认为索尼不应该推出这台主机。”Newell还强调说:“这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我们恐怕只能放弃它(指PS3)且不建议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开发游戏。” 对于任天堂的新一代主机Wii,Newell表示则给予相当中肯的评价,“2006年最大的惊喜就是Wii,我敢打赌到2007年圣诞节时,Wii主机的累计基数将超越X360而跃居第一。也许有的人会认为我发疯,但我确实对任天堂的理念非常感兴趣。”
Wii采用蓝芽与红外相结合的无线通讯方式,遥控(Wii remote)2个把手(最大可扩充为4个),工作范围为5米,通过传感器定位遥控把手不同时刻的相对位置,并有扩展功能可以外接不同的装置来搭配使用。通过这两个把手,玩家能够在操作游戏过程中,享受身体力行游戏乐趣。这是Wii成功的关键,有别于XBOX 360和PS 3一味在比拼硬件性能,身体力行的亲身体验更能找回游戏本质及操作乐趣。Wii赢在体验!
明基叫停西门子手机部门
明基(BenQ)去年10月并购西门子(Siemens)手机部门后持续亏损,将启动停损机制,明基董事会9月28日通过不再投资德国手机子公司,德国子公司拟向德国政府声请无力清偿保护,明基交出德国子公司经营权,但保留BenQ Siemens手机品牌及销售,估算过去三季帐上亏损超过6亿欧元。
明基去年10月1日合并西门子手机部门,西门子以净值无负债方式将手机部门资产完全移转至明基,并支付价值3亿欧元给明基(含2.5亿欧元现金与服务、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票),明基因而跃居全球前四大手机品牌。
明基董事长李昆耀坦承,明基过去一年来积极优化德国子公司工本结构,但速度不够快;另外新产品推出速度也落后,使得德国子公司营运成绩距离目标愈来愈远,要等到损益两平,则要投入的金额太大。交出德国子公司经营权是考虑德国子公司持续鉅额亏损,且短期内看不到缩小迹象,基于风险控管、及对股东负责,才不得已作成不再继续投资德国子公司的决定。
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承评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击,是导致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失败的主要因素。”
十大并购
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而且交易金额一个比一个惊人,如果把交易金额加起来,基本上等于2006年半导体产业的利润,这一系列的并购事件显示半导体产业由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开始走向成熟。
飞思卡尔天价出让——兄弟你就开价吧
2006年7月以The Blackstone Group为首的一个财团,其中包括Carlyle Group、Permira Funds和Texas Pacific Group,表示计划以176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
买断公开上市的半导体公司的现象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收购目标主要是中小企业。但针对飞思卡尔的潜在收购,其规模达到176亿美元,而且是紧随飞利浦把旗下半导体部门分拆成NXP之后,这说明上述投资规则已发生突变。而且电子产业的成本压力可能加重。目前的买断行动令人回想想20世纪80年代的杠杆收购,当时投资银行大举进军货车运输业或铁路等具有巨大现金流潜力和大量资产的行业,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然后再通过高价卖出获得回报。私人直接投资公司对于科技公司的兴趣正在升温。
此外,电子产业正在走向成熟,而且电子公司的股价在科技产业泡沫破灭之后没有反弹多少。确实,飞思卡尔首席执行官Michel Mayer自从执掌公司以来,成功地扭转了不利局面。但是飞思卡尔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价值没有上升感到沮丧。
NXP——飞利浦出售半导体部门
为了完成转型,飞利浦不惜卖掉半导体部门换取资金,来购买一系列在医疗、家庭娱乐方面拥有特色的公司。
2006年8月,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对外正式宣布,与Kohlberg Kravis Roberts (KKR), Silver Laker Paners及AlpInvest Partners NV(统称”国际财团)签署协议,该国际财团将收购飞利浦半导体事业部门80.1%的持份,而飞利浦集团将仍保有19.9%的持股份额。此次交易让飞利浦半导体的企业价值达到约83亿欧元。包括成交金额34亿欧元,债务及其它债权40亿欧元,以及飞利浦保有的股权9亿欧元。飞利浦估计将获得税后及扣除相关成本后的交易所得约64亿欧元。此项交易将依据政府相关法规,预计在2006年第四季度完成。
AMD收购ATi——nVidia如坐针毡
这是2006年PC业界最为重大的收购案,此次收购对未来PC格局行程深远影响。然而,作为ATi的直接竞争对手nVidia却并未笑逐颜开。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确认将以大约54亿美元收购图形芯片厂商ATI Technologies Inc。事实上,关于AMD与ATI合并的传闻已在业界流传了好几个月,但直到最近才成为事实。
合并后,AMD-ATI在过去4个季度的总销售额大约为73亿美元,雇员人数约15,000人。新公司总部位于加州Sunnyvale,合并后将保留全球的销售、设计和制造中心以及主要的业务中心,这些业务分布在硅谷、德州奥斯汀和加拿大安大略Markham。根据合同条款,AT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e Orton将担任新公司ATI业务部的执行副总裁,向AMD首席执行官办公室报告,这个办公室由主席兼首席执行官Hector Ruiz和总裁兼首席运营官Dirk Meyer组成。此外,根据收购协议,交易结束后两位ATI的董事将加入AMD的董事会。
AMD的市场份额4年来首次超过20%,该公司有现款大约26亿美元,面向服务器市场的Operton芯片销售良好,并在最近得到戴尔电脑的订单。但是,AMD也需要现金用于扩充位于德累斯顿晶圆厂的产能,以及向45纳米节点过渡。AMD预计,到2007年年底之前,合并后公司将减少大约7,500万美元运营开支,并在2008年带来业务增长。
对这次合并最感到不安的不是Intel而是ATi的直接竞争对手nVidia,在PC市场上nVidia正在陷入孤立。原先的铁杆合作伙伴AMD把自己的竞争对手揽入怀中,无疑使得nVidia刚刚取得成就的芯片组市场面临严重挑战:针对AMD处理器的芯片组必然受到ATi芯片组的冲击,而Intel在面对nVidia的芯片组时却时刻保持警惕,简言之AMD和Intel在PC市场上均已经拥从处理器到芯片组的完整产业链。图形市场,现在AMD和Intel都具备在芯片组中整合自家图形芯片的能力,新一代为AMD处理器专门开发的带有整合图形核心的ATi芯片组已经上市,那么nVidia只有独立图形芯片市场可以挖掘,尽管现在没有竞争对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整合图形芯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独立图形芯片要想生存就必须更强,而随之而来的工艺难题又是nVidia这家无晶圆厂的公司无法解决的迅速解决的问题,那么nVidia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技术开拓新兴市场或者是如何体面的全身而退……
凯雷收购日月光
有分析认为: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日月光一直无法有机会将产业能力向大陆延伸,眼看机会不断丧失,只得通过出售的方式获得进军大陆的机会。
临近年底,美国投资公司凯雷(Carlyle)集团宣布,将领导一个私人投资财团出价55亿美元,收购台湾地区的日月光半导体公司(ASE)。
日月光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厂商,其主要客户包括ATI、高通和飞思卡尔等,与它竞争的有台湾矽品精密有限公司、美国的Amkor Technology和新加坡的STATS ChipPAC公司。目前,日月光CEO张虔生已经同意出售自己名下18%的股份,不过目前公司并未直接对Carlyle收购集团的出价作出回应。
该收购团体由私营证券公司Carlyle领衔,具体出价为每股1.19美元,比目前ASE公司股票价值高出10%,后者在本周五的台湾股票市场收盘于每股1.08美元,总市场价值达到54.6亿美元。此次行动也是私募投资机构再一次地瞄准芯片行业,9月份一个包括凯雷在内的投资集团以17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分析家表示,投资机构的介入,也从某种侧面体现出目前芯片产业的发展情况:速度减缓但步入稳定。实际上,目前的投资机构和证券公司,不再追逐那些快速增长但风险过高的项目,相反寻求的是稳定的现金流和长期的增长前景,这更让投资者感到放心。
凯雷集团表示,收购后日月光将成为凯雷的联营实体,更好的利用正在加速的全球半导体封装和测试的外包趋势,由于集团还拥有其他的芯片资产,包括东芝陶瓷株式会社的芯片部门、Jazz Semiconductor、AZ Electronics等,日月光在它的名下将获益。
力晶‧尔必达合资建立全球最大DRAM制造厂
12月17日:力晶半导体与日商尔必达(Elpida)宣布,将在台湾中部科学园区设立单月总产能可达24万片的全球最大12吋晶圆厂区;同时,双方也决定共同研发新世代制程技术。透过制造与研发的合作,力晶与尔必达联盟将可整合台湾与日本的产业优势,携手争取DRAM市场世界第一的王座。
双方第一阶段将共同出资新台币四百亿元以上成立新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取得力晶现于台中后里兴建中的12吋晶圆厂。另外,力晶决定出资并派员参与尔必达新世代DRAM制程技术的研发,双方将共享未来连手开发的技术成果。
力晶与尔必达在台湾设立的合资公司将以中部科学园区为制造基地,逐步建置四座12吋晶圆厂、每月总产能达24万片的DRAM制造厂区,第一阶段将以月产3万片12吋晶圆70奈米制程DRAM为目标,新公司所生产的DRAM晶圆则由两大股东均分。
LSI与Agere合并——存储设备芯片供应市场格局剧变
2006年12月4日,LSI Logic Corporation和杰尔系统有限公司(Agere Systems Inc.)宣布,双方已签署一份价值近40亿美元的协议,把两家公司合并在LSI Logic的名下,这项合并完全以股票交易方式进行。
在存储领域,LSI专注于面向RAID及存储互连的ASIC和适配器卡,而杰尔的优势则在于读出通道和面向硬盘的ASIC。由于产品的重合度小,所以更能增强合并的正面效果。合并前,LSI在存储系统、服务器存储、SAN和HDD领域都有抢眼表现,而Agere则在HDD 存储驱动领域表现出众,在每年出货量达3亿个的硬盘控制器市场中,杰尔出货量排名第一,合并后的LSI在存储领域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在该领域的其收入能达到20亿美元!”
2005年,根据IDC的统计,LSI的SAS产品占据了全球服务器市场80%的份额,在硬盘存储领域,LSI一直占据企业级硬盘存储市场,而Agere则主要占据台式机、移动存储和消费存储市场,合并后的公司产品将覆盖所有硬盘存储应用领域。有分析人士预测该市场在2009年会达到45亿美元的规模!
Marvell买下英特尔通讯及应用处理器部门
2006年7月,英特尔表示,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将以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其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英特尔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主要开发和销售用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手持设备的芯片。根据协议,英特尔有权获得Marvell价值1亿美元的股票,用于代替部分现金。除此之外,Marvell还有可能承担英特尔通信与应用处理器部门的一些债务。
市场调研公司估计,2005年手机出货量达8.3亿部,两年内手机的年出货量将超过10亿部。英特尔想拿走该市场中自己该得的部分。在过去10年里,英特尔在上述出售给Marvell的资产中投入了30-50亿美元。为了增强其通讯芯片业务,在一次企业收购中就支出了近20亿美元。去年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总计达8.39亿美元,德州仪器占69%,跟在它后面的高通占17%,而英特尔的巨额投入只换来7%的份额。在基带处理器市场英特尔的处境更惨,只有不到1%的市场份额。
20世纪90年代末,当英特尔看到德州仪器向50%以上的手机市场提供处理器时,不禁心痒,尽管许多人警告过英特尔,但是Intel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现在英特尔两手空空地退出来了,收获了遍体鳞伤。另一方面,LSI与Agere打造的超级航母必然会对Marvell硬盘控制器市场产生影响,多一种手艺就多一分生存的实力——艺多不压身。
Nvidia买下PortPlayer——一切着眼于未来
2006年11月,图形芯片供应商Nvidia表示将以3.57亿美元的总价收购PortalPlayer。Nvidia希望通过此次收购将下一代PMP、PDA、便携式游戏机和手机的两种必需技术结合在一起,即PortalPlayer公司的创新型应用处理器技术和Nvidia先进的GPU技术。通过综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产品,来推动下一次数码革命。
2001年10月苹果发布的第一款iPod。在这款iPod中,苹果采了来自PortalPlayer的专用MP3解码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颗芯片中)、欧胜微电子的立体声D/A转换器、夏普电子的闪存、TI的1394 FireWire接口控制器和凌特公司的电源管理和电池充电芯片。 伴随着iPod的兴起,PortalPlayer2005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7820万美元,比2005年第三季度增长了35%,达到5790万美元,较2004年第四季度的4470万美元增加了75%。
但随着苹果着眼削减其支柱产品iPod Nano的成本和零售价,以及视频播放逐渐成为便携式娱乐设备的一项标准特性,PortalPlayer日渐陷入了尴尬境地。低功耗的便携视频解决方案需要相当复杂的技术,这方面PortalPlayer无从下手。在iPod中的失守给PortalPlayer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因其收入中至少有90%到95%的部分来自苹果。随之而来的就是裁员、收入大跌……据悉,PortalPlayer 2006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480万美元,比2005年第三季度的5790万美元下滑了40%。
如今看来,PortalPlayer的确为了维持与苹果的关系而投入了太多精力,由此牺牲了其它客户和产品;当PortalPlayer发现越来越多高度集成的媒体处理器涌向市场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nVidia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ATi被AMD收购后,关于nVidia前途的种种传闻就没有平息过,此时如果不为未来作些打算……
TI吞下Chipcon引领Zigbee市场
2006年2月,德州仪器(TI)宣布,该公司将收购领先的短程低功率无线射频(RF)收发器设备的设计公司 Chipcon。通过结合Chipcon在RF收发器和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设备方面的设计经验与TI的高级模拟硅技术和广泛系统专长,TI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针对消费、住宅和建筑自动化应用的短程无线解决方案的能力将得到提高。
此次收购还将扩展TI的RF解决方案并巩固其针对无线监控应用的全球标准ZigBee的市场地位。根据双方的协议条款,TI同意向Chipcon支付约2亿美元,而Chipcon将成为TI的全资子公司,仍将在其挪威Oslo总部继续运营。Chipcon还在美国加州San Diego设有一家软件设计中心,并在New Hampshire、德国、中国香港和日本东京建有销售办事处,其全球雇员总数为120人。该交易预计将于2006年1月完成。
高通连续收购两家无线芯片公司
尽管官司缠身,股票下跌,高通对坐收专利费的业务依旧兴趣昂然
2006年12月初高通宣布,该公司将收购两家芯片制造商,来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无线半导体领域的实力。高通表示,此次收购的对象一个是开发笔记本电脑Wi-Fi技术的Airgo网络公司,另一个为RF微型设备公司RF Micro Devices公司旗下专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之间蓝牙无线连接的部门。高通称,公司将以3900万美元收购RF蓝牙部门的多数股份,收购Airgo公司的价格没有披露。据悉,这两笔收购交易预计均将在12底前完成。高通预计它们将影响当前财年(截至到明年9月)每股收益减少4美分,但收益则将在2008年开始在财报中体现出来。
分析师认为,高通的上述两项收购都能够帮助该公司继续扩展多功能芯片业务。收购RF微型设备公司蓝牙无线连接的部门将有助于高通扩展下一代蓝牙技术。早在1994年,高通便已同RF微型设备公司开始进行合作。RF微型设备公司执行副总裁杰瑞尼尔称,在公司蓝牙业务被高通收购之后,公司的原有业务将会面向更为宽广的市场。
Airgo网络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该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网络芯片组与软件生产。劳伦斯哈里认为,收购Airgo网络公司将有助于高通在Wi-Fi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扩张。
在过去的52周里,由于与诺基亚及其它公司的法律纠纷不断产生,高通股价已下跌了大约20%左右。高通股价周一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报收于36.68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91%。
每年来自各种机构、媒体关于10大的评选多如牛毛,我们从中选一些有特点的十大奉献给大家
10大优秀产品
TGDaily评出了2006年度的十大优秀硬件产品,以表彰一年来业界公司的创新性进步。
入围的十大产品涵盖各个类型,从配件到整机,从数码到主机,非常丰富。今年下半年大出风头、为Intel力挽狂澜的处理器Conroe Core 2 Duo荣登榜首,成了年度最佳硬件产品;位居次席的是任天堂上月发布的新主机Wii,改用Intel处理器的苹果Mac、改用AMD处理器的戴尔PC则并列第三。
10、美国网件(Netgear)Skype Wi-Fi手机“SPH01”
09、柯达数码相机“EasyShare-One”
08、AMD服务器处理器“Opteron 2000/8000 Rev.F”
07、蓝光和HD DVD驱动器 (并列)
06、NVIDIA DX10显卡“GeForce 8800”
05、希捷硬盘“Barracuda 7200 750GB”
04、Sandisk便携音乐播放器“Sansa e200”
03、苹果Intel-Mac和戴尔AMD-PC (并列)
02、任天堂游戏主机“Wii”
01、Intel桌面处理器“Core 2 Duo”
10大跳票王
从1998年起,美国杂志《Wired》每年都会在年末通过读者调查选出本年度的“雾件”排行榜,列出那些受到广泛关注、但没有及时面世的产品。显然,就是个“跳票王排行榜”。
10、OLED键盘“Optimus”
俄罗斯Art Lebedev工作室的创意作品,但迄今仍然基本停留在纸面上。3键的迷你版可以算是问世了,但还没有量产,真正的103键完整版还在“火星”:其中天价黑白版因备受批评而取消,彩色版明年下半年能上市也算早的。还指望很快看到12键“显示器”?
09、《S.T.A.L.K.E.R.:切尔诺贝利的阴影》(Stalker: Shadow of Chernobyl)
老牌跳票游戏,最近又接连放出了无新意的截图,还给出了一段遮遮掩掩的预告片,不过更确切地说是一段记录片。最新的发布日期是“MARCH 2007”,不过是指2007年3月呢,还是表示在新的一年展开新的跳票征程呢?
08、“iPod杀手”
不单是说微软的Zune。最近几年给自己挂上如此名号的MP3播放器很多,比如创新的、SanDisk的,但最终的结果基本都一样:回头把自己给杀了。从最近的形势看,即使微软帝国也难当此任。
07、PSP版《Gran Turismo 4 Mobile》
在任天堂DS和DS Lite的打压下,索尼PSP已经被迫向媒体播放器转型,UMD也惨遭失败。2007年初能看到这款“GT”赛车游戏?不用抱太大希望。
06、空中客车公司客机A380
迄今为止最大型、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商用客机,机长72.72米、高24.1米、翼展宽79.75米,标准机型可搭乘555名乘客,航程15000公里,是欧洲为了打破美国对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垄断而集体打造的,不过距离投入实用还远得很。
05、SED电视机
SED即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显示器,由日本东芝自主研发,但缺乏其他厂商支持。东芝原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SED电视产品,但5月底宣布计划搁浅,本月中旬又传出消息称,东芝的SED电视将不会出现在下月的CES 2007消费电子大展上。
04、《孢子》(Spore)
EA的又一款模拟类游戏,相比《模拟人生》是全新理念的作品,从一个人、一个城市拉大到一个物种的产生,玩家必须从从数十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开始体验整个物种计划过程,直到发展出高级文明,甚至征服外星球。GDC 2005上曾经进行过展示,但何时发售不得而知。
03、Symbian版Skype
2004年就传出话说,Skype正在开发Symbian版本,2006年2月还有博客贴出了截图,显示已经接近完成,但直到现在,我们仍得拿着Skype Wi-Fi手机等待。
02、Mac版TiVoToGo
TiVo公司的一种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将录像节目转到笔记本电脑上。该服务曾在2004年上榜,不过PC版在次年年初出炉,只是Mac版的迟迟不见踪影,所以这次拿下了亚军。
01、《永远的毁灭公爵》(Duke Nukem Forever)
2001年起连续上榜,并三次高居榜首。看来,在“最终完成”之前,公爵先生是要“永远”赖在榜上了。相比之下,《S.T.A.L.K.E.R.: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只能算个小师弟,差太多了。
McAfee预测2007年十大安全威胁
著名安全机构McAfee旗下的紧急响应小组McAfee Avert实验室近日预测了2007年的十大安全威胁(排名不分先后):
1、假冒流行在线服务网站(比如eBay)登录页面盗取密码的站点不断增加
2、垃圾邮件的数量继续上升——尤其是消耗带宽的图像垃圾邮件
3、视频共享的不断普及不可避免地导致黑客把MPEG文件锁定为传播恶意代码的新方式
4、更加智能和更多连接移动设备使移动电话攻击更加普遍:手机监听软件热销
5、商业潜在非预期程序(PUP)的不断增长致使广告软件成为主流
6、身份盗窃和数据丢失继续成为公众问题
7、僵尸网络和自动程序成为黑客的最爱
8、寄生恶意软件和可更改现有文件的病毒重新爆发
9、32位平台的保护和修复能力得到提高但相应的Rootkits数量也不断增加
10、安全漏洞继续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