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发展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5-09-12 00:00
前言:
拓墣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张瑞华







晶圆代工产业在台积电及联电的快速推动下,已成为半导体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以纯晶圆代工厂商为主,如台积电、联电、特许半导体、中芯等,主要的业务来自IC设计公司及IDM大厂的委外订单,前四大厂商就掌握了8成以上的市场。近年来一些IDM大厂如:IBM、东芝、NEC等开始挪出闲置的产能进军代工市场,这些厂商因为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及雄厚的资本实力,对其它厂商的影响将相当重大。



2004年全球纯晶圆代工产业维持一贯的高成长率,市场规模166.95亿美元,较2003年的114.80亿美元成长45.43%。其中前三大厂商排名依旧不变,依序为台积电、联电及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则紧追在后,第5名则是台湾地区的新进厂商代表—世界先进(如表1)。



虽然中国大陆早拥有多座晶圆厂,但一直到中芯国际的出现才真正将晶圆代工产业带入中国大陆市场,近年来更在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和舰科技等厂商的大幅投产下,让中国在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的重要性迅速往上提升。



2002年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占率仍仅有3.55%,至2003年已提升至6.57%,2004年更大幅跃升到11.53%,营收达到19.25亿美元规模,较2003年成长155.6%,不仅高于新加坡、韩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区。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陆是2004年市占率有所提升的三个国家之一,另外两个国家则是新加坡及马来西亚。



另外在前20大晶圆代工厂商中,中国大陆也有多达6家厂商挤入,其中宏力半导体2004年营收成长660%,为成长率最高者,第二名则是和舰的580%,中芯国际则以166%成长率排名第三,大陆另外三家厂商上榜厂商也至少有5成以上的成长率。在产能方面也有同样的情况,2003年宏力半导体月产能仅有8,000片,至2004年已提升至2.5万片,成长率高达212.5%,荣登产能成长最高者,和舰则以3.5万片月产能、191.6%成长率排名第二,华润上华则以1.4万片、成长150%排名第三,中芯国际虽扩产速度渐缓,但成长率亦有67.27%,月产能更以12万片直逼全球第三名的特许半导体的12.17万片。

  

代工厂12英寸厂产能大开

随着全球半导体大厂加速投资12英寸晶圆厂,并开始投产,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商也陆续跨入12英寸厂的新时代,包括领头的台积电及联电各拥有两座12英寸厂,第三的特许半导体及第四的中芯国际则各有1座,2004年就有4座新的12英寸代工厂建成,占总新建厂的1/3,未来还将陆续有新的12英寸代工厂加入战局。



龙头霸主台积电目前拥有两座12英寸厂,地点都在台湾地区,2002年第一座12英寸厂(Fab12A)就开始投产,月产能约2.5万片,主要以0.13微米工艺为主,第二座(Fab14A)则于2004年投产,初期月产能5,000片,预计2005年底达到2.5万片规模,量产工艺已经达到90纳米技术,并拥有绘图芯片、FPGA等订单。排名第二的联电则同样拥有两座12英寸厂,分别是位于台湾南科的Fab12A及新加坡UMCi厂,前者在2002年投产,后者则是2004年,至2004年底月产能各为2万片及1万片,预估2005年底扩增至3.5万片及2.5万片,量产工艺以0.13微米为主,并朝90纳米先进工艺发展。



排名第三的特许半导体则有1座12英寸厂Fab7,2004年于新加坡投产,月产能3,000片,预估到2005年可达1万片,工艺技术则是与IBM合作的90纳米。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其北京12英寸厂于2004年建成,同年9月进行试产,初期月产能7,000片,2005年第一季正式开始量产,月产能已达1.8万片,主要以0.11微米工艺替德国Infineon及日本Elpida代工生产512Mb DDRII DRAM产品,预估至2005年底产能可达3.1万片。



2005年将有更多12英寸代工厂的建成投产,包括台积电的Fab12B、中芯国际的北京Fab5、韩国东部亚南的Fab3及宏力半导体位于上海的Fab1B,届时纯晶圆代工业的12英寸厂将有10座、月产能20万片的规模;另外市场还曾传出大陆的和舰及华虹NEC也将投资12英寸厂,不过近期已不见踪影,相信仍在评估当中。

  

中芯国际引领中国晶圆代工厂往上攀升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2年4月,在张汝京的带领下迅速成为中国大陆最主要的晶圆代工厂商。2004年中芯国际营收达9.75亿美元,较2003年成长166.4%,全球市占率也自3%成长3个百分点至6%;在获利部份也首度转亏为盈,净利自2003年的亏损7,274万美元,成长至获利8,993万美元,毛利率26%。



在产能布局上,中芯国际于2004年1月顺利并购Motorola天津晶圆厂并改名为中芯Fab7厂后,为其带来月产能2.5万片的帮助;2004年9月首座12英寸厂于北京建厂完成并开始试产,正式宣告其技术正式朝0.11微米级前进。目前中芯国际共有5座晶圆厂,其中8英寸厂占4座,2004年总产能102.3万片,总出货94.3万片,较2003年成长98%,产能利用率92%,晶圆ASP则为979美元,成长33.5%。



为进一步扩张市场,中芯国际也积极寻求策略合作伙伴。2004年7月中芯国际与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合作成立一家位于上海,制造CMOS影像传感器泸色镜及微型镜头的合资公司,并计划将其Fab5厂设定为生产CMOS逻辑工艺产品。



另外为避免因前段晶圆产出成长幅度过大而导致后段封测产能短缺,中芯还积极跨入IC封测产业,并于2005年5月初宣布与新加坡封测厂联合科技(UTAC)合作,共同出资1亿美元于成都设立IC封测厂,并由中芯拿下51%股权,计划第四季进入量产,产品DDR、DDRII及逻辑IC的封装测试,主要以承接中芯订单为主。



在客户方面,IDM厂仍为中芯主要营收来源,不过比重已逐年的下滑,2005年第一季虽仍有49.6%,但Fabless公司比重也来到了48.1%;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芯第一座12英寸厂与第一季正式量产,带动其0.13微米以下工艺的产品比重,0.18微米工艺产品虽仍占中芯的最大宗,但0.13微米以下产品比重已自上一季的13.8%提升至29.2%,显现其技术实力正快步的向上提升。



由于2005年全球半导体形式的不明朗,2005年中芯资本支出将自2004年的18.39亿美元减少至10亿美元,主要将用以扩充在北京、上海及天津的晶圆厂,预估2005年底月产能可达14.7万片.较2004年成长22%。



另外中芯2005年也将建置第二座12英寸厂Fab5,并计划在2005年中试产,主要工艺技术以90纳米CMOS逻辑工艺为主,年底月产能可达2万片,加上Fab4的3.1万片,至2005年底中芯12英寸厂月产能将达5.1万片。



详细请看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