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MS产业发展现况与启示

本文作者:admin       点击: 2003-03-01 00:00
前言:
由于大者恒大的现象已在EMS产业界当中发生,在有限的OEM品牌厂商的环境下之下,EMS业者以及其它代工业者彼此间争夺代工服务订单的情形势必更加激烈,当然,这无疑地也成为其它有心进入此一领域的业者的一大进入障碍。


    面对这一波的不景气,除了归咎于供需不平衡的现实之外,业者们纷纷透过合并、裁员、减产整等措施来寻求解决之道。在诸多解决之道当中,出售原有的生产线给其它业者继续经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策略,而这些从知名品牌大厂收中接收其生产线的业者,则多数是以那些提供代工服务为核心业务内容的专业代工服务业者为主(EMS/C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Contract Manufacturing Service)。


事实上,包括HP、SUN、Cisco、Ericsson等知名信息科技大厂,其主要的硬件产品工作多数是交由这些EMS厂商或诸如台商广达、仁宝等业者来进行产品的装配与制造工作的。也就是说,在这些知名厂牌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背后,有着一群以提供制造服务为主体的厂商在背后默默耕耘着。


    事实上,替海外知名品牌业者从事生产工作迄今始终是为台湾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台湾地区现有的电子电机制造业者能否发展成如Solectron、Celestica等国际知名EMS业者般庞大规模,或是在目前以服务海外OEM/ODM业者为基础的经营模式之下,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相信是值得台湾业者所关注的重点。


究竟EMS产业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为何,我们又能够如何借镜于其它EMS的发展经验,相信是大家都很有兴趣知道的。在此,我们将先就EMS产业的意义做一简单的说明,然后对当前全球前五大EMS业者的背景与现况逐一介绍,希望能对有心朝向EMS发展或是有心了解全球EMS业者现况的业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EMS产业的诞生在庞大的竞争压力下,自有品牌的业者或着基于核心能力的考虑,或着基于降低成本与存货管理上的负担等因素,而将原有产品量产的订单或是原有的生产线,将原属于其制造领域中的工作交由以产品制造为核心能力,专以替OEM从事制造工作的厂商,这些以提供制造服务的业者,特别是以提供电子电机类产品制造的业者,便是我们所称的EMS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或CMS (Contract Manufacturing Service)。


    目前EMS业者当中,大多数最初是以半导体组件的制造起家,而一部份厂商是从1960年代起从事PCB的生产工作起家的;由于PCB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各样的电子电机类产品上,也因此奠定了这些业者得以累积一定制造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多数OEM业者而言,PCB部分本身是一个获利空间相对有限的产品,也因此容易成为厂商首先想要外包出去的业务内容,使得PCB业者有机会得以走提供更专业的制造服务。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真正促成EMS发展的滥觞是因为IBM在1982年将个PC生产过程中,从PCB、相关组件,一直到PC整机的组装皆交由EMS来处理,并直接由EMS将成品出货到经销商手上的决定。因为,这么一来原本可能仅以组件产制为主的EMS业者,势必得扩充本身的产能并加强自身的整机组装制程能力以及相应的产品研发实力,而这么一来也间接地使得EMS业者所能提供的制造能力还盖更为广泛的产品线,进而满足更多不同的客户需求。


一般来说,OEM业者透过EMS的利用,一方面改变了自身的价值链接构,将原有的产品生产制造工作交由EMS等专业代工业者来做处理,减轻了包括生产成本、制造人事成本等费用的支出,进而增加在经营上的弹性;另一方面,这些OEM业者们则能较为专注地掌握与投入分别属于价值链前后端的经营活动。当然,我们并不能将这样的作法单纯地解读为这种委外工作的执行是毫无风险的,反而应当将这样的举动视为OEM业者在核心能力的发挥与考虑下,与EMS业者所共同建构成的一种策略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属于一般委外作业与合伙关系当中所可能遭遇的风险与问题则仍是业者所必须要审慎考虑的。


全球EMS五大业者经营实况及其启示


    Cahner Research曾在2001年公布一份针对全球EMS产业所做的调查报告,针对全球前100家EMS业者,其中就其公司状况,制造能力,服务水准等各方面的属性进行深入的调查,


    以全球前五大EMS业者为例,除了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将总部设在新加坡之外,其它业者的总部皆设在美加地区,例如美国的加州、加拿大等等。而除了Solectron与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大量在海外地区设置生产据点之外,其它业者的生产重心仍是集中在北美地区;从员工人数的数字来看,我们可以发现EMS产业实际上也是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大规模产业。若从这些业者所制造的产品组合中可以发现,由于EMS厂商所制造的产品受到客户端的影响,在近两年的信息科技产业一枝独秀的发展形势下,多数EMS业者所量产的产品也集中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两大领域。


    从厂商的制程能力相比较来看,前五大业者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易制性(Design for Manufacturing)以及新产品设计能力与生产线工作的掌握,而且除了基本的生产制造能力之外,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维修处理能力,从这点来看,我们相信日后EMS业者所扮演的角色将不仅止于生产制造的工作,从出货到售后服务的维修等原属于OEM业者价值炼后端活动的部分也转移到EMS业者的手中。也就是说,EMS业者最终将成为OEM业者的价值炼活动中除了产品开发初期的产品创意以及行销工作之外的主要参与者,如此一来,整个以制造为基础的产业是将出现一种价值炼分割与重组的局面,对EMS业者来说,它也将面对来自OEM业者在逐步释出装配、制造、发货配销、售后服务等价值活动后在品质与效率上的严格要求,同时EMS业者本身势必也因为如此形成更具多角化经营的局面,而更须强调产品组合管理的重要性。此外,由于PCB的量产以及布局能力几乎是所有EMS皆具备的基本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最有机会走向EMS产业发展道路的厂商,应该是那些是从事PCB生产或组装工作的业者。


结语


    从全球前五大EMS业者的发展现况可知,随着EMS业者对OEM传统价值炼的介入越来越深的现实下,当前EMS产业的一大课题就是如何透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Supplier Chain Management;SCM)、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以及属于厂商本身全球据点内部及其与OEM客户间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与维护,以便让EMS业者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从客户下单量产、到发货、售后服务之间的流程,以降低不要的存货风险与服务损失。


    对照全球EMS业者的发展,向来也是替OEM厂提供产品制造服务的台商,特别是具有PCB制造与组装能力的业者,无疑是最具备发展成为EMS潜力的一群。从经营规模来看,台商规模或许不如这些EMS业者来得大,但由于台湾业者在若干产品上的设计能力与生产弹性的相对优势,在经营风险分散的考虑下,若干OEM业者仍是将原本交由EMS厂商生产的订单转交由台湾的业者进行量产,当然,这也是台湾代工业者在当前景气低迷之际,还能够拥有一定程度亮丽表现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者恒大的现象已在EMS产业界当中发生,在有限的OEM品牌厂商的环境下之下,EMS业者以及其它代工业者彼此间争夺代工服务订单的情形势必更加激烈,当然,这无疑地也成为其它有心进入此一领域的业者的一大进入障碍。对于台湾现有从事代工服务的业者而言,虽然目前在实际上应已算是EMS产业的一份子,但在相对的比较下,除少数业者之外,台湾厂商在可生产品项的规模与经营据点的分布范围上,都远较Solectron、Flextronics Intermational等等大家所熟悉的EMS大厂来得低,因此目前还不易障显出像那些EMS大厂般的产品组合与经营规模。


    但是,在EMS业者彼此间不断地透过购并来扩大规模之际,台湾地区现有的代工业者是否也要利用类似的作法来扩大自身的规模,而成为产品组合广泛的大型EMS大厂之林,亦或是保持现有在信息科技类相关硬件制造的优势,专注于利基型EMS市场路线,相信仍是值得有心的业者仍还有很大的思考与讨论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