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CompoTech China > 业界资讯 >
 

英特尔擘划先进封装之路

本文作者:英特尔       点击: 2022-05-14 13:49
前言:
EMIB、Foveros、UCIe让晶粒相互结合 次世代TIM、Coax MIL提升散热与供电效率,光学讯号传输突破电气极限
英特尔公司资深副总裁暨封装∕测试开发事业部总经理Babak Sabi,上月在2022国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讨会当中,以工程专家与产业领导者的观点,说明先进封装生态系所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不仅降低每单位位移动的功耗需求,更要持续推动互连带宽与密度。英特尔已有推动系统、电路板、封装、晶粒开发和整合的路线图,与先进封装有关的内容如下:
系统层级—透过改良后的晶粒和封装架构,降低每单位位移动时所需功耗。
电路板层级—整合光学传输,以便继续提升带宽速度与密度。
封装层级—使用次世代热界面材料(TIM)改善散热、透过Coax MIL提升电源传输效率、共同封装光学传输组件。
复合晶粒体(die complex)—提升晶粒间的互连带宽,并制定相互沟通的产业标准(如UCIe)。
 
EMIB、Foveros持续演进
英特尔的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和3D堆栈Foveros等先进封装技术,分别已应用至Intel® Stratix® 10 FPGA和代号Lakefield的处理器。今年EMIB已扩大应用至代号Sapphire Rapids的处理器,并正在研发凸块间距45μm版本。
 
众所期待的Ponte Vecchio,即是同时应用EMIB和Foveros的尖端工程技术结晶,单一封装内含47个功能芯片块(functional tile)+16个热传芯片块(thermal tile),横跨5个制程节点,共计超过千亿个晶体管。英特尔更会提供新一代Foveros,包含纵向、横向均可相互连结晶粒的Foveros Omni,以及铜对铜接合技术的Foveros Direct,进一步提升晶粒互连带宽和传输效率。
 
UCIe标准化晶粒连接接口
英特尔所主导的UCIe(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获得包含AMD、Arm、ASE、Google Cloud、Meta、Microsoft、Qualcomm、Samsung、TSMC等众多厂商的支持,让来自不同厂商、代工厂的晶粒能够在封装内相互沟通。
 
UCIe汲取十分成熟的PCI Express和Compute Express Link产业标准优势,为生态系注入标准化、开放式、多种协议特色。UCIe更是个持续演进,满足未来10年预期需求的开放式标准,透过不断提升每单位芯片面积的带宽,与产业界的实际应用相互契合。
 
次世代TIM强化散热、Coax MIL提升供电效率
异质整合将多个不同功能的主动式晶粒整合至单一封装之内,提升功率密度也对散热和供电形成压力。我们可以在IHS(Integrated Heat Spreader)与晶粒之间,填入金属热界面材料(metallic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随着进入先进封装时代,金属热接口材料不仅要再次提升效能,更要能够与来自多家不同晶圆制造厂的晶粒达成良好的兼容性,同时解决先进封装当中,内部晶粒高度相异的难题,以及验证长期使用后的可靠度。
 
于芯片封装中整合电压调节功能,能够提升电源供应效率。目前英特尔新一代服务器产品透过封装基板的特殊结构Coax MIL,作为FIVR(Fully Integrated Voltage Regulator)的电感使用,相较以空气作为磁芯的电感可提升3%~4%的效率。英特尔未来还会替Coax MIL导入High Q电感,达成10%~12%的电源供应效率改善,未来4年至5年也要让其电感值翻倍成长。
 
将来能够透过Foveros Omni异质整合电压调节小芯片(chiplet),这个小芯片能够采用其它的化合物半导体材质(例如氮化镓)制作,达成高电压∕高功率转换应用,再一次地提升电源供应效率。

拓展传输带宽与密度,将从电气讯号转进光学讯号
近年来不断提升电路板和封装基板的质量、改善布线技巧、降低导线粗糙度,随着传输速度日益增长,我们也不断寻找介电材料耗损系数(dielectric material loss tangent)表现较佳的材质,并导入先进技术,让接收端依旧能够判断0与1。另一方面,提升电气讯号传输速度也需要更多的功率,可预见将会超越整个封装所能够负荷的大小,改采光学讯号是未来持续拓展传输带宽与密度的必经之路。

先进封装技术让整合光学I/O成为可能,英特尔过去已陆续完成封装整合光学讯号传输的展示,在交换器的封装上,以电气接口链接位于封装中央的交换器晶粒与四周的光子引擎组件;后来更进一步透过EMIB连结两者,进一步提升带宽并降低功耗。

我们需要一个结合芯片、封装、系统层级的完全解决方案,并持续缩小间距,达成异质整合,汲取晶粒对晶粒互连标准的优势。我们也需要更好的设计系统,能够完成温度管理和电源供应,因为这需要从一开始就纳入考虑,无法以事后追加的方式进行。I/O传输效率的未来,则是仰赖光学共同封装。

先进封装的未来需要产业伙伴的共同参与,真正完成「即插即用的标准化」。